或許是識字不普及的原因,民間商貿、出海詳細記錄很少。
如果按海外貿易規模來看,唐朝時磁針就應該用于船上,但很多技術和古人名諱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中,我們找到的史料很少。
想要進一步了解古人生活,只能靠出土文物資料,如唐朝卜天壽小祖宗寫完作業后,還寫了兩首打油詩,其中一首是寫書今日了,先生莫醎池嫌遲,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
咱們一看就很親切好嘛
古往今來老師一個樣都愛拖堂,小祖宗想放假我們也想放假啊啊啊
民間
聽完天幕打趣,天下人一愣卜天壽就這么被人熟知了
原來留名后世這么簡單
準備西行經商的商人轉頭吩咐奴仆“去準備些筆墨紙硯,老爺我要親自記經商見聞”
一個作業都能被后人所知,那他的經商見聞更應該被后人看重才是。
這么想的不止他一個,有些人動了歪心,大量捏造虛假信息,給后人帶來極大辨認麻煩,甚至有學校還專門開設了一專業古文分辨學,就為了驗證古籍內容真假。
網友戲稱古文分辨學,最適合穿越的科目。
唐
李世民望著天幕上展出的論語鄭氏注,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字體不規整,筆墨凝滯不流暢,還得費心苦練才是。”
長孫無忌細眸凝望“寫的是鄭玄注的論語,不知這位卜天壽小友是大唐哪代人。”
程咬金卻神情遲疑“你說他這作業從哪來的”
后人喜歡到處挖,別忘了出土文物四字
李世民等人神情一滯該不會是從墓里挖出來的吧
那他們的墓還好嗎
因為記載缺失等原因,西方旱羅盤發明爭論成了學術上的矛盾點。
西方認為旱羅盤是他們獨創,指南浮針和水羅盤是華夏創造,但是咱們旱羅盤的出現時間卻早于他們,西方旱羅盤與咱們到底有沒有關聯還待考論。
不管爭論如何西方在羅盤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把指南針刻度分為十六刻和三十六刻,以此驗證方向。
為了更好地指定方向,他們發明了萬向支架,這個支架咱們很熟悉,主要用于裝飾或娛樂,沒有挖掘出它的其他用途
天幕展出一張張圖像,君王諸侯疑惑時,各工匠卻看出了門道“這是滾燈平衡架啊”
滾燈是外面一大圓球套一小圓球,小圓球點燈后,無論大圓球如何滾動小圓球都會保持平衡。
原來滾燈架子還可以與羅盤相結合他們怎么沒想到呢
武則天望著天幕上熟悉的香囊,她伸手取下腰間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好奇地撥動幾下,卻見香囊內部的香料絲毫不灑。
她在研究香囊時底下的臣子亦注視著她的動作原來如此
群臣頓悟,船航行海上會讓水盤震
動,若將水盤制成香囊模樣,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盤平穩。
羅盤和指南針加快了西方大航海進程,但大航海的目的卻是咱們
意大利有個小伙叫馬可波羅,據傳他到達元代,曾受到元太祖忽必烈的召見,還當過大元欽差,到各省巡視
忽必烈朕怎么不知道有馬可波羅這人
但他當官的資料在咱們史書上沒見著,所以有學者質疑他根本沒有到過華夏,因為他口述華夏游記時,是在監獄里讓作家魯思梯記錄的。
他把華夏描繪成遍地黃金,處處繁榮的樂園,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描述一出立即激起歐洲的好奇心,再加上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控制了絲綢之路,收取35的關稅,刺激得葡萄牙、西班牙兩個邊緣國開始考慮
遠處的東方處處是黃金,咱們要到東方尋黃金,再不濟也要與對方展開貿易賺點錢花花,現在有個奧斯曼帝國橫在他們中間當壞蛋,咋辦
一群窮得叮當響的大膽家伙一拍頭陸上到不了東方,咱們走海路
漢
絲綢之路能從大漢到后世,可是利潤巨大
劉徹聽著三成五的關稅,心里充滿了羨慕,三成五啊得多少錢
想到天幕講他錢袋跟他臉一樣干凈,劉徹恨不得立馬找上羅馬商議貿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