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大船可載千人,要知道泰坦尼克號可載人數也只有三四千而已。
不過元時就有航海家探索海洋,航海家汪大淵從泉州出發,歷經海南島、占城、馬六甲等地,橫渡地中海回到埃及,經過紅海到索馬里等地,從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最后經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賓返回泉州,整個航行過程歷時5年。
后來應吳鑒邀約,汪大淵遠航非洲,足跡止于大西洋,堪稱當時壯舉
忽必烈震驚汪大淵是誰航行時間比麥哲倫還長兩年
明朝史料上記載航行最遠的是鄭和,他受朱棣命令七次下西洋,所乘船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船長44丈、寬18丈,可容納1000余人。
當時南下的船隊也是世界最大的船隊,62艘船只隨行人員共有27000余人,浩浩
蕩蕩重走唐宋貿易路線
明
朱棣身旁的鄭和猛地抬起頭他出海成功了還下西洋七次
他的賤名還被后人提及他神情激動地下跪伏首“臣不負陛下圣恩”
朱棣心情甚好地扶起他“明歲下西洋你得做到更好才是。”
“是”
聽見大明未來,朱棣微微松了口氣,派鄭和下西洋是個正確的決定。
鄭和下西洋路線第一次到達斯里蘭卡。
第二次增加到達地文萊、印度尼西亞,從終點斯里蘭卡返回;
第三次經過柬埔寨、馬來西亞到達阿拉伯半島;
第四次經過阿拉伯半島到達非洲索馬里和坦桑尼亞;
第六次從非洲索馬里橫穿印度洋回國;
朱元璋等人齊刷刷地回望朱棣你小子竟有如此瞻前眼光
朱棣他怎么知道未來自己怎么想的
可惜后來大明封關禁海,華夏官方航海技術停滯。
為什么官方技術停滯
因為各階層沾不到貿易利潤,于是忽悠皇帝封關禁海,他們好走私獨占貿易利潤啊
知道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賺了多少嗎
黃金七十二萬七千四百余兩,白銀一千二百七十六萬四百余兩,還不包含胡椒蘇木奇珍異寶等實物價值。
而鄭和拿什么去買他國的東西
大明寶鈔不值錢的紙幣
朱棣五次親征蒙古,攻占交趾、遷都北京、修京杭運河等等支出從哪來
就是從朝廷朝貢系統的貿易而來。
沒這個利潤,百姓會加重多少負擔
民間明
沿海商人及某些士大夫臉色鐵青,萬萬沒想天幕竟然將貿易走私道了出來,他們每年花費無數銀子讓朝中官員阻止天子南下開海禁,就為了走私利潤。
現在他們該怎么辦
而活不下去的大明百姓卻抓住了仙人重點海外很賺錢,朝廷賺了錢就不壓榨他們,他們一家就能活下去
甚少關心朝廷大事的百姓們互問陛下可開海禁賺錢
沒有
肯定是那些貪官不做人,欺瞞了皇上,才讓咱們越過越難
對,就是那些貪官橫行,要不是他們俺幺兒也不會病了沒錢醫治。
有激進的百姓奮力吶喊殺貪官殺貪官
一時間大明各地風云咋起,直奔當地官員豪強。
不管明清因何原因禁海,反正咱們在大航海時代沒沾到一絲紅利,甚至還落后于人。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咱們不想讓子孫重復我們曾經的苦難,所以我們拼了命研究載人航天和探測火星,就為了后世子孫不落后星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