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水運儀象是蘇頌取的名字,當時還被政敵拿來攻訐他,說水運與大宋火德是水火不容,且水能滅火,蘇頌他有異心。
幸好哲宗信任蘇頌,沒有追究為其賜名元祐渾天儀象,以避水運之忌,結果現在我們還是稱為水運儀象,嘿嘿
北宋民間
天幕后來的話語無人在意,北宋舉國慌亂,什么戰亂才叫恥辱
翻閱過史書的讀書人立馬想起五胡亂華
難道遼金要打大宋
此時敏銳者再也不能回避事實大宋有大漢之分,此亂在史書中是恥辱
他們該怎么辦明年會不會發生靖康之恥
北宋帝王沒有李隆基的公關預防,朝廷被天幕道出的消息打得措手不及,不得不急詔各部議事。
趙煦坐在龍椅上,對他相對的是高太后尊座,他登基已有六年,但無天子權力,每逢朝事大臣向高太后奏事,他只能看官員臀背銘記恥辱
如今天幕消息是把雙刃劍,若是用得好他面無表情地垂下眼簾,遮蓋眸中的猜忌殺心誰是大宋忠臣誰暗藏異心
他勉力收攏情緒,聽著高太后與眾臣相議如何平穩天下。
半晌后尚書左仆射司馬光向他奏請“請陛下沐浴更衣祭祀天下,安民眾之心。”
趙煦嘴角露出一抹譏諷“朕恪守祖宗法度,豈敢越簪謝罪天下”
高太后雙目直視趙煦,厲聲道“皇帝你是一國之君,當以國事為重”
太后皇帝相爭,群臣垂目斂息不置一詞,如今朝堂全是堅守舊法的大臣,心中自然偏向提拔舊黨的太后。
趙煦半分不懼“朕自然當以國事為重,依朕看當下罪己詔公示天下,如此才能安天下之心。”
他神色變得恭敬,說出的話卻挑釁“自登基以來朝廷重事全由太后力撐,太后記得在罪己詔蓋上璽印。”
不待高太后及群臣有所反應,趙煦起身冷然掃過眾臣“太后安排朕讀書時間已到,朕便先習圣人言。”
說罷轉身離去,氣得高太后指著他背影顫抖不止他在怨自己不讓他親政吶
素日眾臣教他讀書,教他恪守祖宗家法,通曉禮儀。
按祖宗家法,沒了皇帝的朝議結果,就是不正朝議,會受天下人唾罵。
皇帝是想利用此來逼她還政
后來蒙古司天監在北宋制出的璣衡基礎上,在
機械上裝上日晷,使指南針自轉動計算時間。
之后元朝司天監及東羅馬人愛薛在此器基礎上,把機械鐘完善到1度60分,1分60秒,24小時共有1440分鐘。
換句話講就是鐘表指針角度、時間都達到了計時標準;
但戰亂又起,愛薛死于戰火其子孫不知所蹤,現在有人懷疑他們回到西方,造出機械鐘表,這也是網上一大爭論。
到明朝時期元朝司天監阿都刺等人,費心造出元順帝時期的水晶宮刻漏,進獻朱元璋,結果他說元順帝好木工,他要是能將心思用于治國,也不至于落得國家滅亡的地步。
所以不要做無益的事來妨害有益的事,于是大手一揮命人將其砸碎
明
朱元璋臉色再再再次發沉,他想起擊碎的水晶宮刻漏,鐘上設有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鐘鼓,造型設計極為精巧。
但是他很氣悶,精巧就意味著費時費力費錢,大明初立哪能如此奢費
大元皇帝不專心處理政事,好移心做木工敗壞國家他為大明著想還有錯了
還年輕的朱棣覷著他的神色,小心翼翼道“咱們可以把它賣錢啊”
江南豪紳、周邊小國皆可賣得,如此一來不比收稅好
朱標亦是認同,他還記著鄭和下西洋的賺錢數額,頂大明數年稅收了。
朱元璋心氣不順,但還是憋出一句“太子理個折子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