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在殿內埋汰他大宋也就罷了,在天下人跟前還萬般詆毀大宋。
他他他捂著胸口氣悶,想要治天幕大罪,卻沒有制衡對方的手段。
心中在窩火也只能憋著喉間鐵腥繼續聽下去。
鄭國渠是連接涇河洛水,水系覆蓋關中的水渠。
涇河是黃河輸送量最大的二經支流,所以涇河與橫貫咸陽的渭河相交時,就形成了嘉陵江與長江交匯時的青黃相接景象,這就是成語涇渭分明的由來。
鄭國在仲山上建石堰壩抬高水位,把涇河河水截入水渠。
再利用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落差,使河渠自流三百余里,把涇河泥沙覆蓋關中土地。
用水流將渭河以北的關中沼澤沖刷為河道,又在鄭國渠渠道上鑿出七個深淺不一坑,既能改善鹽堿地地質,又能為水流引導方向,起到蓄水作用。
為了加大水渠水量,鄭國還引進清河、石川河等河水入渠,把灌溉系統布滿關中,形成水系蜘蛛網
漢
天幕上貼出一張韓國吃瓜驚訝秦國,你怎么就修成打過來了我還沒躺夠呢
張良從戲謔圖樣上收回眼,面色平靜地跪坐在墊上,他家是韓三朝宰相,故國覆滅他憤恨秦人,甚至策劃刺殺秦王
但歷經秦末大戰后,他不得不認清事實沒有秦人,韓國還是會被滅國,在天下大勢前韓國早已無復國希望。
他悔刺秦王嗎
不悔
難道他不刺殺秦王,秦國就能傳承百年嗎
張良眸色譏誚,大秦沒給天下人喘息機會,就別怪百姓要與它同歸于盡,即使沒有他大秦不也走向自取滅亡嗎
總結下來,鄭國渠的主要建筑由石頭堰壩接水水渠渠體七個蓄水坑水渠中部連接當地水系渠尾接洛水組成。
工程完工后,關中成為沃土,秦國得以富強卒并諸侯
可惜百年后鄭國渠因沙石嚴重淤積,把進水口堵塞導致河床升高,水渠不再有導流功能。
但歷代所建造的水渠思路與鄭國渠相同,都是引涇水灌溉關中,且建都是沿用舊渠改為新渠。
如唐二白渠在鄭國渠上穿渠,唐三白渠在漢二百渠基礎上演變而來總之就是一個大型套娃現場,歷代在前人基礎上不斷翻成新渠。
宋代豐利渠套唐渠、元代王御史渠套宋渠明代廣惠渠虛名,豆腐渣工程和通濟渠、清代龍洞渠套明廣惠渠
還沒吃上豆腐的劉徹好奇何為豆腐渣工程
在原有水渠基礎上建設,更能節省費用工時,是歷代甚至現在干工程首選方案。
民間戰時危機之時,陜西省水利局局長想要恢復鄭國渠和白公渠的灌溉工程,改善當地接踵不斷的災害環境,誠邀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統籌設計。
經勘測后工程方案有甲乙兩種,甲灌溉規模為420萬畝,乙灌溉規模為140畝,最后選擇乙方案,縮短渠距用土法人力建造,為何
沒錢啊
從勘測完成到水渠開工,其間空白五年未建,為何
還是因為錢,1925年華夏正處于風雨縹緲之際,哪里還有錢修建地方水利工程呢
就連當初勘測費用還是北平華洋義賑總會捐助,才勉強完成水渠設計。
直到民國結束軍閥割據局面1930年,總長1123公里的涇惠渠才開工,工程分兩期完成歷時五年完工
民間閑漢低頭嘀咕“后朝怎么還比不上唐代縣令”
人家縣令帶人都挖了七十里,后世修挖11公里還要五年
但是天幕嗓音顫抖但是完成得太晚了,1925年完成水渠工程設計工作,如果當時有錢能動工,那么1929年西安或許會少死些人。
1929年陜西關中大旱、瘟疫、蝗災齊發,三年糧食顆粒無收,關中五百萬人喪命,家家絕戶,人人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