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主要有四段通濟渠唐宋稱汴河、汴水、永濟渠和江南河及重通邗溝。
通濟渠全長650公里,打通戰國時期鴻溝,漢代石門堰等及隋文帝重修的汴口等舊道河流,主要溝通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三月動工八月竣工半年峻工。
永濟渠全長約一千公里,此渠是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借助曹操所開的白溝一路向北到達北京通州區。
江南河全長約400公里,從鎮江到杭州連接長江和錢塘江,在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的基礎上進行開拓挖掘。
邗溝它是春秋時期吳王夫修建的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運河,隋煬帝將其改名為山陽瀆,圈山陽今江蘇淮安為一路南下到江都連接長江。
這四道工程連接隋文帝修建的廣通渠前朝基礎上修建,形成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南至余杭的倒人形-aaat大運河。
整個隋朝大運河工程動用了舉國之力,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六大水系,總長2700公里總費時六年完成。
其建造速度堪稱世界奇跡
秦始皇眼皮一條費時多少年
隋朝水利技術如此出色
他不信
而現代同樣是水利工程,以正在挖掘的廣西平陸運河為例它是從內陸溝通出海的人工運河,全長135公里預計用時四年。
花費嘛嗯,好心網友算了算費用,只需廣西人民努力種兩年甘蔗,就能攢出來一條海運730億發展經濟,還能順道帶帶它的好兄弟云南貴州水運經濟
等等,廣西種甘蔗
秦始皇等帝王敏銳察覺到后人言下之意,廣西以種植甘蔗為主。
他們抬臂拉過輿圖,甘蔗是制糖的主要來源,若廣西能廣種甘蔗,其賦稅可用糖交付朝廷若糖量多還可引賈商運送他地販賣如此這般便能盤活整個南越。
劉徹雙眸精湛,提筆重重地在輿圖上畫出個圈,上林苑的昆明池就為了南下吞越而挖掘,對照后世輿圖來看,他果然雄才大略,英偉無比。
他滿意地擱下筆,眼神睨過群臣不愧是朕,朕如此不一般還不趕快夸
群臣沉默夸不出來,不想夸
如果我們用數值來對比通濟渠和現在河道工程,我們會發現隋朝建造速度比現代還快
而隋朝加快的秘訣是什么
不惜人力
公元605年調百萬民工修通濟渠,同年調淮南民十余萬修建邗溝。
公元608年又調百萬民工開永濟渠九百余里,一年竣工;
公元610年開江南河,趕著皮鞭令人通航,沒有男丁就征發婦人
河渠修好了再沿河修上四十余宮室,總之要給他修修修,好讓他乘4層豪華龍舟下江都游玩
根據史書記
載役丁死者十之四五,因尸首太多督司用車載死者,東至城皋北至河陽的尸車絡繹不絕
隋
耗費百萬又百萬的民力讓楊堅幾乎暈死過去,他抓緊皇后伽羅的手,啞著聲低吼“隋煬帝到底是誰”
這般濫用民力
大運河當開嗎
當開可不是這個開法啊,無男丁可征就發婦人,這是在逼迫天下反他大隋啊
原以為隋煬帝是后世不孝子孫,但他從天幕泄出的邊角消息中推出讓他發顫的事實,隋煬帝就是他的繼任者
楊堅張大了嘴赫赫赫地喘氣,雙眸赤紅迎向天幕“他到底是誰”
是太子楊勇嗎
他不確定地看著皇后,獨孤伽羅通紅著眼緩緩點頭“應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