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人呢
他們是怎么度過如此危險時刻的
民間
天下亦是嘩然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黃河斷流聞所未聞之事
主在黃河邊的百姓特意跑了幾步探頭查看滾滾黃河“還好還好,大河還在。”
慶幸之余亦是吃驚“那后人百姓怎么吃水”
他們怨黃河亂發大水奪家人性命,也習慣性依靠它為生。
他們無法想象沒了黃河該怎么存活
我們翻閱史書,歷朝只有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記載,無黃河斷流記錄。
歷朝只有治河千千萬,但絕對沒有讓黃河干涸治水的道理。
水怎么就沒有了呢
60年代有個治理黃河笑話吃光喝盡
既然黃河老發洪澇災害,那咱們在它入海前把它全部用光,這不就沒了災害了嘛
沒想到60年代笑話在1972年實現了,但這個笑話卻一點都不好笑,相反讓人非常絕望
李隆基詫異猜測“遇見大旱了還是后朝得罪上天,天降懲罰”
1972年黃河自然斷流后,1999年二十八年里,黃河有二十二年斷流。
斷流次數達到七十四次,平均每年斷流超過一百天,最長斷流天數為226天,斷流長度為整個黃河下游
翻開黃河記錄,1972年前僅有兩次人為斷流
1938年蔣光頭扒花園口致使黃河改道,黃河下游山東段徹底干涸斷流;
1960年6月花園口樞紐大壩截流和同年12月二門峽樞紐關閘蓄水,黃河下游斷流。
除此之外近六十年間并無斷流記錄。
同是黃河災患,我們跟古人的哀嚎截然相反古人悲黃河二年兩決口,我們愁黃河四年二斷流。
黃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比決口改道更難治理的災難
漢
諸葛亮揉了揉額角“難怪后人如此厭惡歷代決口之事。”
張飛很是贊同“歷代弊端全由后人承擔,是我也罵”
黃河難纏歷代所見,后朝要治理黃河須得舉全國之力才行。
劉備苦笑,時人都看眼下利益,誰會為后朝考慮
當年曹操征呂布,攻之不下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潰呂布被擒。
可下邳百姓呢
他們為何要遭受此難
斷流的黃河就是生態災難,黃河斷流下游淤泥無水沖刷,讓河床泥沙沉積更加嚴重,原本可以做淤田的淤泥會退化為荒漠,變成鹽堿灘。
淤泥堆積后河道萎縮,迫使河床抬高,把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汛期一到黃河定然改道決堤,讓黃河下游泛濫成災。
入海口無河水沖刷,會如它山堰那般海水倒灌,咸水入侵,逼迫濕地生態系
統萎縮,讓海岸線后退。
更不用說兩岸民眾吃水困難,五千萬畝農田無水灌溉,工業停產一片荒涼。
還不提黃河斷流引發的氣候等問題
朱祁鈺原來治理黃河靠考慮這么多
頭疼幸好徐有貞還有幾分能耐。
而徐有貞興奮又忐忑自己名傳后世開心,但自己今后只能陛下身后為陛下盡心盡力。
想到這他苦了臉,得讓陛下皇位安穩才是,否則自己前程不逮。
自黃河斷流消息傳出后,全國上下都在焦渴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