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劉邦拍掌贊嘆好一句星星之火終于燎原,說得好
雖然他不認同迷信只是迷信,但他贊同后人不容易
劉邦揉著肚子對韓信笑道“乃公爭天下時總忙著打仗,到把文教給耽誤了。”
見韓信一臉別找我,沒結果的表情,他也不惱,只想著大漢種種當以何定漢基。
他可是記得劉氏后人把漢亂之事,栽贓到他頭上呢。
嘖嘖,后人偏心,劉邦臉色微笑偏心唐太宗不心疼他。
難道是因唐太宗英姿
勃發,后人就格外偏愛他嗎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做了人口大普查,得出的文化普及結果還是讓人驚訝。
如四川有人口六千兩百余萬人,70是文盲,這個數字已是掃盲八年得到的結果。
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已屬不易,為了加大掃盲運動,國家提倡春來正好晚上學,十冬臘月早上學,天熱歇涼中午學,生產下地坡上學,修塘挑堰工地學,抓緊時間加緊學。
打的就是見縫插針學識字,無論是
齡童還是銀發老人,夫妻或是妯娌,都來掃盲識字
干部和工人識2000個常用字;
農民識1000個常用字;
城市群眾識1500個字才算合格
總之要把群眾掃到能識字、寫信、算賬,做到知曉家中田地用了多少種子,計算化肥多少錢一斤等等,掃盲才算合格。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漢字背三個忘兩個,背十個全忘光
農人摸了半輩子鋤頭,再摸筆桿子
哦豁,一不小心勁太大,咔嚓一聲筆斷兩半,咋辦
除了本身不習慣,學習也耽誤時間吶
你去學習小孩家務無人做,學了又有什么用
原本沉郁的民眾聽到順口溜的講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可不是,做農活就得力氣大才好干活。
那筆桿子小小的可不小心對待”
說著還相互打趣“劉老三,你識字時可要小心,不要把它折斷嘍”
那劉老三挺胸回應“俺是出了名的手巧,你才該擔心筆斷了怎么辦”
說著笑意斂去,筆在他們手中愛護還來不及,怎么會斷呢
他們斷的是識字機會啊
講道理咱們能讓農村移風易俗,減少賭博、酗酒和迷信等行為,這樣的廣泛、浩大的掃盲運動堪稱奇跡
因為識字,不怕被人騙,因為有紅色宣傳,知道未來生活是明朗的,因為有走進科學,所以破除心中迷信擁抱科學
從1950年掃盲運動開始,到1964年,國家80的文盲,下降到了52。
到2020年,文盲率已下降至267。
不識字,很可怕;沒文化,真可怕;跟不上時代,也可怕。
所以我們在大步向前走時,也要回頭拉一把落后的同胞,這就是紅色存在意義
唐
回頭拉一把啊,李世民終于知道后人語中對庶民的重視源于哪,就是源于回頭拉一把落后的同胞啊
他輕輕嘆氣“古人云三十年仁政乃成,后人種種之舉才是真正仁義,壓權貴重庶民。”
但此舉于大唐無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