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茶業興于唐
1交通發達,茶葉便于運輸。
大統一國家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全國協調能力,唐朝南北交通運輸主要靠運河,除運河外陸地交通也是一大運輸利器。
正所謂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續,所在山積。
2僧道代言,信徒值得擁有。
開元以后,北方禪教大興,禪教修行是以坐禪入道,即在坐禪中對心進行反省觀察,領悟佛陀境義。
為了能入定成功,頓悟成佛,
能安神的茶葉就此上線,廟里師父都在喝的茶,你信徒不來點
歷代黔首是我不想來嗎
沒錢啊
3陸羽著茶經,親身為茶站臺宣揚。
陸羽的人生非常勵志,從棄嬰到優伶,再到博學多才,最后還得到尊稱茶圣,也是逆襲流人生模板
唐
我茶圣
陸羽一愣,下意識地轉頭看案上才還在續寫的茶論。
為何是他會不會神跡說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因為他寫的是茶論而非茶經啊
并且茶之為飲,發乎神農,后人當以神農為要才是。
他認為自己當得起茶圣二字,但唐人卻是歡喜不已咱們大唐聲威大顯啊
先有詩仙詩圣,現在又有茶圣,與眾朝相比,咱們大唐是獨占鰲頭啊
開心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更留有茶經傳世,書中詳細地論述了茶葉形狀、品質、產地、種植、采制、烹飲、器具等茶業之道。
如采茶時間為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相當于現在陽歷三月至五月中下旬
煮茶器具風爐刻離火、巽風、坎水三卦、筥、炭檛鐵棒、火莢火鉗、交床放鍋用等等,總有二十四樣器具。
書中講整個飲茶流程寫得非常詳細,這種飲茶法被他總結為煎茶法
大唐時期煎茶法與前朝相比,他舍棄了放蔥姜蒜等物,提倡吃茶品原味,于是唐后期吃茶之加鹽
1將茶餅表面油膏刮開,再把餅茶炙烤,要注意火候,讓茶餅之受火均勻,直到茶葉散發清香為止;
2待茶餅冷卻后碾羅成粉末,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再用石磨磨成西粉,最后進行羅茶;
3將水過濾﹑澄清﹐去掉泥淀雜質,靜止;
4水初沸時投入鹽進行調味;
5當水二沸時舀出半瓢沸水,待用,并用竹夾環繞攪動沸水,讓沸水溫度均衡。
6投入茶粉,倒入半瓢沸水。
7待水三沸水茶成,分茶
民間
精通茶道的人聽著天幕講述,只覺得心焦,恨不得自己上天講述。
你說得粗糙也就罷了,最重要的分茶你倒是仔細說說啊
正所謂三飲便得道,茶湯中珍貴鮮濃的﹐是鍑中煮出的頭三碗。
哎喲喂,那人猛地一拍大腿你倒是仔細說啊
你這小女娃不精茶道提什么茶葉
急死他了
但陸羽提倡的清飲法并不完全被當時唐人接受,飲茶時不僅加蔥姜橘皮等物,新加入棗子薄荷調味。
其方法如今天的奶茶,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各種小料,雖然不能完全感受茶香,但能品嘗豐富口感。
陸羽賣的安利沒成功,但
是他寫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它與美國現代威廉烏克斯著的茶葉全書、小日子榮西和尚南宋時期寫的吃茶養生記,并稱為世界三大茶葉書籍經典
宋民間
寫了部書就能被稱為茶圣
在下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