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現在是要緊時刻,蘇軾戀戀不舍地收回眼,豎起耳朵想在后人身上尋宋除弊之方。
與他相似想法的還有朱元璋,他尋思要不寫點詩傳家,瞧瞧人家寫的,讀起來就爽快舒坦。
但問題是那文縐縐的詩他不會寫啊
直到很久以后,他有幸到現代翻開圖書管理員詩句,對念奴嬌鳥兒問答的最后一句贊不絕口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好好好,這句甚對他老朱胃口是他老朱寫詞的風范
天幕把話拉回正題趙匡胤想要重建人間禮義廉恥之前,他得先把陳橋兵變落到實處。
陳橋兵變并不是以他登基就結束,而是在解決各地藩鎮割據,武力當道后才能真正立國。
如果解決得不好,那就第五個黃袍加身的人出現代替他。
如他登基那年后周統帥之一的李筠和李重不服于他,拒絕新朝命令,雙方約定起兵抗宋,最后泄密自焚而亡。
趙匡胤沒解決控制帶兵將領藩鎮問題,那么新生的宋廷就無法安穩,更遑論統一天下再造太平
司馬光非常不滿“太祖剿不義之臣,其策之英勇周密,為何不能詳細說之”
你后人對我朝未免太過不公
為了撥正治史,趙匡胤先改武廟名單;
不忠不仁者如白起殺降將無武德,關羽降曹操降東吳,當踢;
不為母守孝,殺妻求將,還三換君主的吳起,鞭撻士卒治軍不仁的張飛,當踢;
不聽君主命令私自滅蜀的鄧艾,當踢;
殺戮太重,隨意屠城的杜預、孫臏,當踢;
不敬君王,不得善終者如韓信、彭越、周亞夫等,當踢;
總之殘暴成風,不忠不仁,品德不純粹者不能進武廟享受香火
一條條武功名單讓歷代將軍大罵“名將皆人雄,誰當無累瑕
你要改武將風氣為何要拿死人做活人文章”
別的不談吳起不僅僅是將,還是法家改革,難道你們大宋移法不行改革之事
改完武廟后又換帝王廟,歷代帝王中除三皇五帝外,就兩帝王格外重受祭祀之禮
秦始皇抬眼冷笑
劉恒微笑不語
劉徹百無聊賴
李世民伸頭好奇
李隆基擺爛反正不是我
兩帝王分別是建東漢開創光武中興的魔法師劉秀、唐朝的太宗實際的開國皇帝李世民;
劉秀撥亂反正,收拾漢家殘局,逆流而上重塑漢家法統。
同時又善待功臣譽名千載,祭祀他就是向臣子宣示我趙匡胤不會翻臉無情,更不會濫殺功臣。
而唐太宗呢
開創貞觀之治的猛人,同時對臣亦是多有優待,可謂是萬世之君表。
祭祀他也是表示著他對臣子、庶民的態度。
相當于發出政治信號
我趙匡胤重新定義天下于是為帝的翌年,教科書的集權宴會杯酒釋兵權發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