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宋朝史料,發現史冊中傷麥、天寒地凍、人多凍死、溪魚皆凍死等字在北宋末年屢屢出現
宋
司馬光臉色十分不好,近年來冬季無雪使蟲災加重,為使瑞雪兆豐年,殿內大臣甚至官家都寫過祈雪文,祈盼冬季下雪,好讓冬麥在開春后返青生長。
蘇轍上奏曰“臣伏見前年冬不見雪,今天意不順請民備宿麥以作農時。”
趙頊神色凝重道“冬季降寸雪方瑞雪,然朕憂今秋仍少雨冬不雪,麥再耐寒也會根絕,農乃天下重事,朕心焦矣。”
天幕言氣候暖農業興,可也要看這暖在何時
一時間宋君臣憂心忡忡,對氣象毫無解決之法,至于大面積栽樹
朝廷耕種都不夠,豈能大肆栽種
到南宋時寒冷更甚,從南宋開國到宋寧宗末年,短短74年里60年涉及寒冷,記錄的寒冷期達239次寒雪記錄。
與南宋相比金氣候更加寒冷,金國大定八年重節陽九月初九大雪紛飛,上都內蒙古正藍旗更是五月雪飛花,江南宋人初夏之際只穿皮襖不穿紗。
寒冷氣候直到元初才有所回暖,元朝廷在上者內蒙古多倫諾及更北地區溫腦兒、應昌府今克什克騰旗西都有屯田。
可見元初期氣候溫暖,北方農業種植可達寧夏以勝、內蒙古腦兒今查干諾兒南一帶
元
忽必烈望著天幕上農牧交錯線,轉著腕上的珠子淡淡道“昔年朕登燕山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與草原截然不同風貌。”
他眼眸悠悠,似乎陷入回憶蒙古崛起正值草原寒煙衰草,各部爭殺只為水源牛羊
草原中原忽必烈忽然想到后人稱他們為黃金家族,心中泛起幾絲愉悅,大元茲自原牧民天下,曾受到多方抗拒,沒想到后世倒認元為正統。
看來他令人編撰大元一統志非常有用
忽必烈收回思緒,則目問司天監“朕記得金華金履祥先生曾言今節氣啟蟄獨早”
司天監禮官恭敬回
道“回陛下,今陽氣特盛,與前朝相比啟蟄要早許多。”
忽必烈聽罷微微一笑,朕大元立國天便轉暖,如今看來是長生天要大元代宋牧天下民吶
可天幕接下來的話讓他笑不出來
元棄中原選擇上都北京為都城,選擇非常巧妙。
從地勢看上都三面環山地勢險要,北方還有完善的長城拱衛防御。
更重要的是上都正立于農牧交錯線邊上,往北可入草原地帶,往南深入中原,無論進退都有選擇空間
武則天眼眸甄亮好地方
長安雖好但糧難以運京,自太宗起就經常就食洛陽,若將天下之中變為幽州城北京她拉過輿圖細細比較,未了輕嘆幽州城很好,但不適合做唐都城。
不過武則天眸色微轉,元是異族問鼎中原,元太祖將都城設在幽州城,是為給大元后路
元在中原待不下去,可退回草原以待來日
元疆域之廣,歷古所無,青藏高原首次并入華夏版圖,西藏亦是大元行政管轄范圍內,甚至連今天的不丹、錫金、緬甸東北部以及泰國北部,都是元土。
但是能打天下不代表能治天下,特別是元遇上的氣候是全球性小冰期,元基本上無還手之力
臉色鐵青的忽必烈大元不能治但能打啊
房進咋的你要跟氣候一決死戰啊
西方把全球小冰期劃分的時間為公元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三十年。
但我們自己根據華夏歷史氣候,竺可楨教授劃為四暖四寒交替變化
1第一個溫暖期仰韶文化到商朝時期,年平均溫度高現在2c左右,一月溫度高于現在3到5c,農業發展非常迅速。
2第一個寒冷期商末到西周后期,持續時期約200年;
3第一個溫暖期春秋-東漢時期,持續時間數百年之久。
4第一個寒冷期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持續近4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