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惦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緊緊盯著張克的眼睛,想知道他是否在開玩笑:“這是考生寫的文章?你在開玩笑吧,什么樣的學生對電影會有這樣的認識?”
張克心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也不會相信是學生所寫,輕笑道:“確實是學生寫的。”
鐘惦非知道張克不是胡亂開玩笑的人,滿目震撼:“這個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都非同尋常,真是不可思議。”說到這里,他好奇地道:“你把這篇文章給我看是什么意思?”
張克神情凝重地道:“這篇文章指出了中國電影長期存在的問題,但也有問題,就是對好萊塢電影過于推崇;可能會引發大批判。而作者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他能夠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嗎?所以,我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拿出來發表,想聽聽你的看法。”
鐘惦非皺了皺眉道:“電影語言就是一種工具,好萊塢可以用,蘇聯人可以用,中國人當然也可以用。好萊塢的電影語言先進,我們學習別人先進的東西,這有什么錯?”
張克嘆了口氣,道:“你說的這個我當然清楚,但你忘了江卿,她特別推崇好萊塢電影,比如她對《鴿子號》的贊揚與推介,就給電影人帶來了很深的影響。現在江卿被打倒,你卻推崇好萊塢,在有些人看來,就是別有用心啊!”
鐘惦非眉頭皺起來了,是啊,這確實是個問題,在政治上是很危險的。鐘惦非經歷過運動,還因為寫文章被打成右/派,知道這事很麻煩,不過他是骨子很硬的一個人,開口道:“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不能混為一談,好萊塢電影在藝術上有先進的地方,我們當然可以學。電影是資本家發明的,難道我們就不拍電影了嗎?這篇文章很好,指出了當前中國電影的問題所在,我覺得這樣的文章應該發!”
張克嘆了口氣道:“你說的道理我明白,但現實是政治和藝術很難分開。我們學校的老師看完這篇文章后,不少人拍手稱快,覺得切中時弊,但也有不少人說,這篇文章在政治上是反動的。北電尚且如此,要是發出來,會遭到多少非議可想而知。”
鐘惦非覺得確實如此,想了想道:“要不這樣吧,文章發在我們電影家協會的《電影藝術參考資料》上,這是內部刊物,不對外發售的。”
聽到鐘惦非這么說,張克頓時笑了。《電影藝術參考資料》是電影家協會研究部編輯的內部刊物,是今年年初創辦的,不定期出刊,俗稱“小白皮書”。張克看著鐘惦非,笑瞇瞇地道:“這個主意好,就算有爭議,也是我們電影圈內部的事,不會捅到社會上去。”
鐘惦非頓時反應過來,大笑著罵道:“好你個張克,跟我來這一套,你本來就想讓這篇文章發在《電影藝術參考資料》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