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是北電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觀摩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電影理論,才能學習別人的優秀手法。
只是1978年國內的電影資源少,優秀的外國電影更少。不過學校還是盡力地找片子,每周安排四場放映,每個周二下午去小西天中國電影資料館室看兩部進口影片,每周六下午在朱辛莊禮堂看兩部國產影片。
進城到中國電影資料館觀摩影片,學校會開兩部大巴,里面擠滿各系的學生,還加上部分教師。人擠人,人靠人,簡直連喘不過氣來,但是誰也沒有怨言,一個人也不愿意拉下。北電學生對電影的渴望,不比中文系學生對名著的渴望少。由于北電是藝術學院,有文藝特長的學生非常多,一路上歌聲飛揚,笑聲在車廂內激蕩,陳凱哥也適時的朗誦了自己的新詩《在公交車上》,原本沉悶的旅途充滿了歡樂氣息,不知不覺間便到了電影資料館。
從車上后,許望秋找工作人員一打聽,今天放的南斯拉夫電影《奈雷特瓦河之戰》上下集。這算不什么上好電影,許望秋就給劉林他們使了個幾個眼色,偷偷溜出了電影資料館,準備進行大采購。
這個時期由于物質生活貧乏,學生經常吃不飽,尤其到了晚上總是餓得慌。北電的學生有不少人偷偷到附近的田里去偷蔬菜、偷蘋果,許望秋他們寢室也偷。不過許望秋覺得自己還在長身體,還是得弄點有營養的來吃;因此,他打算進城買些面,再買些油鹽醬醋,晚上做點夜宵加餐。
許望秋給大家分配任務:“夏剛你回家搬煤油爐子;我跟劉林去電影家協會交稿子,然后商店去買面、買調料;老吳你們去打煤油,然后找個餐館買菜,買兩個肉,再買兩個素菜,等我們買面回來下面吃!”說著他從兜里掏出五塊錢,遞給吳知柳:“這錢你拿打油買菜!”
吳知柳擺手道:“不用不用!我和老謀有工資,這點錢還是拿得出來的!”
根據財政部文件規定,進入大學時工齡滿五年者,學習期間由原工作單位照發工資。吳知柳和張藝謀工齡滿五年了,在北電上學,原單位是要給他們發工資的。吳知柳和張一謀工資都是30多塊,在學生中算是大款了。
許望秋聽到吳知柳這么說,便道:“那好吧!”
與吳知柳他們分手后,許望秋和劉林坐車來到了北環西路15號的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電影家協會和旗下雜志的辦公地點原本在舍飯寺,和中國電影出版社在一起。但在經歷十年運動的動蕩后,他們的辦公地點早已被占用,于是,電影家協會就暫時租借了新影廠主樓四樓作為辦公地點。
許望秋來到四樓電影家協會的辦公室時,只見一張辦公桌前圍了不少人,正在討論什么,領頭的正是鐘惦非。許望秋不知道自己來得是不是時候,還是喊道:“鐘老!”
鐘惦非看到許望秋頓時笑了,撥開人群,走過來道:“望秋,是不是稿子寫完了?”
許望秋將自己寫好的稿子取出來,交給鐘惦非:“寫好了,還請鐘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