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笑道:“我們又不是實拍,拿玩具槍,甚至是拿根木棍當槍都行。主要是讓他們看看我們的鏡頭是怎么回事,看我們的鏡頭是怎么運動的。魔影廠高人很多,只要他們看到我們的鏡頭,就會知道我們不是瞎胡鬧。”
謝非點了點頭道:“也只能這么辦了!”
其實國外很多年輕導演就是靠類似的辦法出頭的,比如把電影拍成短片到電影節參賽,或者通過其他辦法讓電影公司的人看到。電影公司在看到導演拍攝的短片后,如果覺得電影的構思可以,而導演本身也很有水平,可能就會投資,讓導演將短片拍成長片。
好萊塢很多年輕導演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冒出來的,比如溫子仁就是先將《電鋸驚魂》拍成了短片,在獲得獅門青睞后,順利將電影拍成了長片。《爆裂鼓手》也同樣如此,先是短片在電影節上獲得肯定,然后獲得了電影公司的投資,最終才有了大獲成功的《爆裂鼓手》。
不過要獲得電影公司投資并不容易,不但要故事好,導演也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平才行。電影的視聽語言是騙不了人的,導演有沒有水平一看鏡頭就知道。就像《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很多人口中的神片,但為什么沒有電影公司去捧這個導演呢?因為這片子被稱贊主要是故事好,而導演水平實際上并不怎樣。
許望秋非常清楚這個道理,既然自己的片段是拿給行家看,那最重要的就是視聽語言,以及對演員的調度,這是最能展現導演水平的。
經過反復權衡,許望秋從《鋤奸》中挑了兩場戲;一場是戰爭戲,一場是劫囚車的戲。戰爭戲主要是展示手持攝影的可行性;而劫囚車這場戲則主要展現一個移動變焦鏡頭。
移動變焦是希區柯克的偉大發明,最早出現在1958年的電影《**記》中。在電影中,希區柯克通過移動變焦把樓梯塑造成了迷離魔幻的異度空間,通過男主角的視角,讓觀眾直觀體驗到了對高度的恐懼和眩暈感。
移動變焦的拍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攝影機放在導軌上,在拍攝的時候將軌道車往后拉,與此同時攝影機的鏡頭向前推;或者軌道車往前推,而鏡頭往后縮。
只要執行得當,主體在畫面中的大小可以維持不變,而背景透視卻會劇烈改變,似乎不斷向主體靠近或飛遠,效果極為強烈且迷離,所以只適用于劇情的重要關頭,移動變焦常用于鏡頭中的人驚異于所見所知,或者處于迷暈狀態,另外也用于表現強烈的情緒,比如憤怒、執迷、熱戀、偏執、恐懼,以及用藥之后的情況。
這種手法不僅成為希區柯克此后作品的得意技法,也被許多知名導演學習和采用,比如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大白鯊》就采用了移動變焦的方式表現人物心理的極度恐慌;比如斯科塞斯在《好家伙》中通過移動變焦暗示著這個世界正在改變。
許望秋采用移動變焦也是這個目的,鋤奸小隊化裝成拍電影攝影隊,部署在囚車經過的道路上,準備劫囚車,但由于槍支沒有到位,鋤奸小分隊不敢動手,只能看著車隊開車。采用移動變焦就是為了突出周漢庭內心的強烈不安,因為他知道錯過這個機會再想救幾位戰友就不可能了,但他又不可能在沒有足夠武器的情況下去救人,這樣非但救不了人,還會把整個鋤奸小隊搭進去。他只能強忍著內心的憤怒和不甘,看著戰友遠去。
不過許望秋采用的移動變焦與希區柯克和斯皮爾伯格的移動變焦不同,他們的移動變焦是攝影機前后移動,是作縱向移動;而許望秋的這個移動變焦是橫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