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站出來發言的是北影廠廠長王洋,他拿了一份數據出來:“去年全國電影院和發行的總收入為9億元,這些收入主要是靠國產故事影片,包括舞臺藝術片,約占總收人的81.4%;外國片、香江片的收人占14.9%;科教、紀錄片的收入占3.7%。電影利潤很大,中影公司及各省市公司的利潤1億3千萬;各洗印廠的利潤2006萬;器材公司的利潤848萬元;而我們12個制片廠的利潤僅有1467萬元。我們北影去年拍了8部電影,但利潤只有4.9萬。如果是電影質量不行,我無話可說。但我們的電影質量不行嗎?我們的電影市場反響明明很好。只不過我們的電影制作更精良,成本更高。結果我們的電影質量好,也受歡迎,卻偏偏賺不了錢,這公平嗎?電影是我們電影廠投資的,但我們的利潤卻是最少的,這不公平,非常不公平!”
幾個電影廠廠長都叫了起來:“這真的太不公平了,這絕對是剝削!”
“真的不合理啊,片子明明是我們拍的。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應該打破!”
“你們中影公司簡直比黃世仁還狠啊,你們是在喝我們電影廠的血!”
丁建明聽到電影廠把自己說成黃世仁,不能不開口了:“我昨天就已經說了,我們中影必須賺錢,非賺不可能,因為我們要保證幾億農民看電影的問題。”
**笑了笑,道:“我們也認為中國農民很苦,他們看電影的權利應該得到保證。我們昨天回去討論了下,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案。電影局對縣及縣以上城市電影院電影票房收入,按5%的標準征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去年中國電影的票房是9億,5%就是4500萬。如果錢不夠的話,可以征收10%。這樣就有9000萬。有了這筆錢可以修建農村電影院,組織好農村放映隊,能夠完美的解決農民看電影的問題。”
此言一出,在電影廠的人都是眼前一亮,都覺得這個主意妙極了,有了專項基金中影公司就沒辦法拿農民看電影的問題說事了。王嵐西也暗暗叫絕,覺得這個主意極好,有了這筆基金農村電影電影放映資金就得到了得到保證。
丁建明在香江和國外呆過,知道在很多國家都在搞電影發展基金,用來扶持本國電影,沒想到**他們會用這個來解決農民看電影的問題。昨天聽到王洋他們拋出階梯式分賬,他就感覺背后有高人指點,現在聽到電影發展基金,更加確定了這一點。
不過丁建明也是見多識廣之人,怎么可能輕易認輸:“我們國家有12萬個放映單位,其中城市4萬多,農村8萬多;不但數量嚴重不足,而且條件也十分差。城市的4萬多放映單位,大部分是兼放電影的影劇院、劇場、俱樂部和工會放映隊,專業電影院只有2650家。這些電影院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甚至已經成為危房。很多城市人口增加了,但電影院卻減少了。魔都解放初期有50家電影院,現在只有39家了。北平人口從200萬增長道了450萬,但電影院卻從29家減少到了25家。此外,現在全國還有700多個縣城沒有電影院。”
把困難擺出來后,丁建明開始講自己的理由了:“電影院改造要錢,修建新電影院要錢,我們中影和地方電影公司聽上去收入很多,但花錢的地方更多。不是我們不想給電影廠分錢,是真的沒有辦法,我們需要錢建更多的電影院,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電影分賬不是不能搞,但現在不能搞,現在應該集中資金進行電影院改造和建設。等我們的電影院多了,電影院改造好了,電影票房收入也就上來了,到時候再分賬完全可以。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是現在的頭等大事。在這件事上,我們只能請電影廠的同志發揚風格了。”
許望秋微微嘆了口氣,其實丁建明的話是有道理的。中國專業電影院太少,大部分觀眾看電影都不掏錢。電影系統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須修建更多的專業電影院。中影的觀點很簡單,就是先不分賬,集中錢修建電影院,等電影院多了,電影票房高了,再跟電影廠分賬。如果電影產業能夠一直持續發展,那電影廠苦幾年是可以的;但問題在于,電視對電影的沖擊很快就要開始了,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很快就會快速下跌。
幾個電影廠廠長見丁建明把調子唱得特別高,直接扯到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上了,要是自己反對,那等于反對群眾看電影,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