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年9月24日,《鋤奸》作為國慶獻禮片在全國上映。現在電影上映沒有太多的宣傳途徑,唯一的宣傳就是電影海報。在《鋤奸》上映一周前,全國各地的電影院,尤其是2650家專業電影院全都掛上了《鋤奸》的大幅海報。
跟所有的電影海報一樣,《鋤奸》也是手繪海報,正中間是趙單的大幅頭像,方姝和周里金分居兩側,旁邊寫著趙單主演。趙單是中國的超級巨星,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鋤奸》這個名字加上主演趙單,對觀眾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
9月24號一大早,全國各地電影院的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長龍。觀眾都想第一時間走進電影院,看看趙單的新作。北平的25家專業電影院更是人滿為患。在《鋤奸》上映之前,北平電影界,以及首都各大高校已經傳遍,北電拍出了一部比《追捕》更好看,比《橋》更精彩的故事片,很多人都想一睹為快。
排隊的人群中兩個朋友正在聊天,其中一個對朋友道:“沒想到《鋤奸》剛上映,就有這么多人買票。都排了十多分鐘了,怎么還這么多人,不會買不到票吧?”
“有一千多個座位呢,我們前面也就兩三百人,不會買不到票的。今天第一天上映就有這么多人,真是沒有想到啊!”
“可能大家都聽說了吧,我同學暑假的時候看過這片子,說這片子比《追捕》和《橋》還要好看。他還說里面打仗的部分特別激烈,可以看到看到子彈把人腦袋打爆。”
由于排隊時間比較長,等著買票的觀眾都東拉西扯的閑聊,有聊文學的,有聊電影的,也有聊政治的。有觀眾發現在前面不遠排著一個老外,捅了捅朋友的胳膊,嘻嘻哈哈地道:“你看有個老外在排隊呢?你說《鋤奸》是中國電影,一個老外能看懂嘛?”
沒想到朋友還沒回答,那個老外卻轉過身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道:“哥們兒,我能聽懂中文,我喜歡中國電影,最喜歡謝晉的電影。”
說話的男子沒想到老外會中文,頓時驚呆了。
周圍的人爆發出了幸災樂禍的笑聲,以為人家老外聽不懂,沒想到人家中文說得還不錯。
老外叫馬可-穆勒,是意大利人,馬克思主義者。他一直想來社會主義中國看看,而且上世紀60年代西方很流行中國的佛教、禪宗思想。在1974年,他到遼寧大學研究群眾文藝,從那時候開始看了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但并不太喜歡。
1977年春天,馬可-穆勒從遼寧大學轉到南京大學。他在南京的一個籃球場上看了一場露天電影,謝晉導演拍于1962年的《紅色娘子軍》。馬可-穆勒覺得太棒了,他認為謝晉把中國電影傳統與蘇聯電影、西方電影結合了一起來。
今年馬可-穆勒回到意大利辦了一場關于中國電影的展覽,由于影片數量有限,質量不高,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不過這反而激發了馬可-穆勒的斗志,他決定搜羅高質量的中國電影,在意大利辦一個中國電影節。
馬可-穆勒這次到北平,跟電影界人士交流的時候,不少人對他說,你要辦中國電影節,應該把《鋤奸》帶上,這是中國當前電影的最高水平。也有人說《鋤奸》是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思想內涵的庸俗作品。但不管怎么樣,馬可-穆勒的好奇心被吊了起來,想要看看這部電影。現在正趕上電影上映,他決定看看《鋤奸》到底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