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吃驚,沒想到中影公司這么快就把香江版權賣掉了,興奮地道:“你們中影挺厲害啊,竟然這么快就把《鋤奸》的香江版權賣掉了。”
丁建明解釋道:“我們沒有賣版權,《鋤奸》是交給香江的南方影業公司發行。這家公司原來是我們中影的下屬企業,后來劃給新華社香港分社了。國內的電影在香江上映,是由南方影業發行。我們每年都會選擇一批優秀的國產電影到香江上映,《鋤奸》這片子娛樂性比較強,比較適合香江市場,我們就給南方影業了。”
丁建明見許望秋一臉懵逼,知道他對香江情況不太了解,便做了個簡單介紹。
南方影業成立于1950年5月1日,前身是1949年在廣州成立的南方公司,1949年末搬到香港,建國初期在香江主要發行蘇聯影片。1951年2月1日中影公司成立后,南方影業作為中影公司直屬單位,負貴國產影片在香港地區和向國外發行。
南方影業不但在香江發行國產電影,在印度、布拉格、古巴也設代表處,成為對北美、歐、亞發行國產影片的窗口,影響很大;還兼長城、鳳凰、新聯三家公司生產的影片在國內發行,與中影結算。1958年以后南方影業下放給地方,歸新華社香港分社領導,與中影變成業務合同關系,中影是其業務主管部門。在5,60年代南方影業發展相當不錯,創下了香江電影票房首部過百萬的紀錄,累計盈利接近2000萬,手里甚至有了自己的雙南院線。
不過在運動時期,長城、鳳凰、新聯不僅被創作上要求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雙南院線也被強令必須放映《紅燈記》、《沙家浜》等革命樣板戲電影。這直接禁錮了左/派電影人的創作自由和激情,導致政治上提心吊膽,創作上束手束腳,人才大量流失。
這一政策導致原本在創作上占優的左/派電影,越來越與香江的現實生活脫節;市場優勢隨之喪失殆盡,拱手讓于邵氏、嘉禾等電影公司,直接導致左/派電影生產的萎縮,并使得幾家左/派電影公司由盈利變成了嚴重虧損、甚至處于無以為繼的狀態。
運動結束后,左/派電影公司意圖重振旗鼓,收復失地,但時代變了,觀眾也變了,年輕觀眾對左/派電影根本不買賬,票房每年都排在香江市場的倒數幾位。雙南院線在1977年放映了24部內地電影,1978年放映了26部,今年到現在為止放映了15部。這些電影大多是重映的老片,也有內地上映不久的新片。不過由于電影意識形態比較濃,娛樂性不夠,市場反應不佳,往往只有幾萬人次。唯一例外是第三次上映的《劉三姐》,觀影人次達到了85萬。
丁建明在香江呆過,對香江市場比較了解,知道像《鋤奸》這種娛樂性比較強的電影在香江是有市場的。在魔影廠將《鋤奸》的版權賣給中影公司后,丁建明馬上聯系了南方公司,安排《鋤奸》在香江上映的事。
南方公司在看到《鋤奸》后極為震驚,香江觀眾喜歡看激烈的戰爭片,而這恰好是《鋤奸》的長項,甚至比好萊塢電影打得更激烈,制作又精良,在香江上映后絕對會引起轟動的。他們認為這是收復失地的機會,從9月下旬就開始為電影的上映作準備了。
《鋤奸》宣傳從10月中旬開始了,南方影業在香江最大的幾家報紙刊登整版或者雙版廣告,并不斷發表評價文章;在港九地鐵全線布置醒目大海報,在最大的旺角車站設置了兩架錄像機播放預告片,并贈送免費特刊……可以說,該用的宣傳基本上都用上了。南方影業希望《鋤奸》能夠一炮打響,并告訴香江觀眾,內地電影跟過去不一樣了。
許望秋對香江電影不是特別了解,對左/派電影公司也不是很了解。不過在聽完丁建明介紹后,他發現香江電影產業確實比較發達,至少在宣發上已經相當成熟;內地電影出現類似的大規模宣傳,要等到2000年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