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說不愿意啊!”謝非見許望秋要甩袖子走人,趕緊拉住他,“我就是開個玩笑,你還跟我計較上了。我錯了還不行嗎?你繼續說音樂會的事,這個具體怎么弄啊?”
許望秋笑道:“我是這么想的,馬上就要進入80年代了,國家開始改革開放,中國真正走進新時代了。我們就以‘走進新時代’為主題,搞一場音樂會,推出一批新人和一批新歌。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也在青年。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場音樂會展現當年青年的精神風貌,讓清風正氣、蓬勃朝氣遍布全社會!”
謝非聽到“走進新時代”眼前一亮,興奮地道:“這個主題很好,不過這能行嗎?我們是電影學院,我們學校組織演出,人家歌舞團愿意讓團里的演員參加嗎?”
許望秋信心十足地道:“我們學校跟歌舞團都是文化系統的,是兄弟單位啊,兄弟有難拉一把難道不是應該的?再說了,我們搞這樣音樂會,也是在幫歌舞團發掘新人、幫他們推出新歌啊!對歌舞團來說,也是成績啊,他們有什么理由拒絕呢?”
謝非覺得有道理,不過還是有些擔心:“可觀眾呢?在北平演五場,就是9萬觀眾啊,會有這么多觀眾來看我們的演出嗎?”
許望秋笑道:“經歷了運動十年,人民群眾對文藝生活的渴望是空前的,現在北平城大大小小的演出,就沒有空場的時候,幾乎是場場爆滿。就連很多水平不怎么樣的業余演出,也都是人滿為患。不說別的,拿《鋤奸》來說,電影上映兩個月,35毫米膠片的觀影人次都已經破億,最終的觀影人次會超過3億。加上16毫米拷貝的話,觀影人次很可能會超過7億。很多觀眾不是看一兩遍,而是五遍十遍的看。只要我們音樂會節目好,觀眾根本不用愁。謝非老師,我問你,如果我們把郭嵐英、李谷一請來演出,你想不想看?”
謝非聽到郭嵐英眼睛頓時就亮了,郭嵐英是人民藝術家,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是把郭嵐英請來演唱,還用擔心賣不出票嗎?不過他很快冷靜下來:“那可是郭嵐英啊,她演出那么多,會參加我們的演出嗎?”
許望秋也知道這事有難度:“這個我不敢打包票。如果我們真誠的邀請,在加上有好歌的話,還是有可能說動的。但不管怎么樣,我都覺得可以試試。我們去試的話,至少是一次機會。如果我們不試的話,連機會都沒有。你說對吧?”
謝非覺得這話極有道理,起身道:“走,我們找盧院長去!”
許望秋和謝非來到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時候,陸夢正在看文件。陸夢看到許望秋和謝非進來,就問他們有什么事。許望秋把通過音樂會為電影籌集資金的想法說了出來,不過他說得冠冕堂皇,是為了減輕學校負擔,為了讓學校師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
陸夢聽完許望秋的話笑了:“你這小子,真能折騰啊。”
許望秋笑著抗議道:“我這怎么叫叫折騰呢?我明明是替學校分憂,為了讓老師和同學有更多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