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和歡呼聲如同決了堤的洪水,嘩嘩啦啦沖進白秋玲的心里,將緊張沖刷得干干凈凈:“今天是1980年1月15日。新的一年已經到來,讓我們在這個美好的夜晚,奏響美妙的音樂,唱起動人的歌曲,迎接更加絢麗的明天。現在我宣布,走進新時代音樂會現在開始!”
現場觀眾齊聲歡呼,拼命地鼓掌,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在運動時期觀眾看演出比較安靜,顯得比較穩重。不過隨著運動結束,各種禁忌被打破,觀眾也就放開了。今天到場的年輕觀眾比較多,他們喊得比誰都響,簡直像擔心舞臺中的白秋玲聽不到似的。
高曉松曾經說過,1985年威猛樂隊到中國演出后,接受采訪時說,這是我們一輩子最可怕的演出經歷,我們在上面拼命地跳啊唱啊,但下面的觀眾完全沒有反應。
很多人以為這個時代的觀眾看演出都是這樣,都特別矜持。實際上并非如此,觀眾看演出的狂熱程度并不比后世輕,甚至更瘋狂。觀眾把明星衣服扯爛根本不算新鮮事;演出的時候觀眾歡呼、鼓掌,甚至喝倒彩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劉曉慶有一次到長沙演出,演了一個節目就離開了。現場觀眾們就不停地鼓掌要劉曉慶再來一個,報幕員幾次上去解釋,觀眾都不聽,堅持要劉曉慶再演一個,以至于后面的節目根本沒法演。
舞臺總監只能回賓館把劉曉慶重新請回來,不過這個時候觀眾已經生氣了。劉曉慶開口說話,觀眾就馬上起哄。重復幾次,劉曉慶每次都被觀眾哄了回來。憤怒的觀眾不聽她的解釋,甚至掏出硬幣往她身上砸,“你不是要錢嗎?給你!臭不要臉的!”最后劉曉慶硬著頭皮,在觀眾的起哄聲和硬幣雨中唱了一首《康定情歌》,事情才算完。
白秋玲很享受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臉上的笑容如同桃花一般燦爛:“一月是梅花開放的日子。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不屈不撓,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下面有請李谷依同志為我們演唱《一剪梅》!
李谷依在60年代就紅了,最近兩年又唱了不少電影主題曲,深受觀眾喜愛。不少觀眾就是沖著她來的。聽到她上場演唱,現場立刻響起了山崩海嘯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悠揚的長笛聲中,李谷依神情開唱:“真情像草原廣闊,層層風雨不能阻隔。總有云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耀你我。真情像梅花開過,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現場觀眾發出“哇”的驚嘆聲,隨后熱烈的掌聲如同潮水一般,在體育館中蕩漾起來。
女排的姑娘們都激動地拍著手,情不自禁地喊道:“這首歌真好聽啊!”
在不遠處,崔建和他的朋友們也情不自禁的鼓掌:“這首歌真的好聽!”、“是啊,感覺跟李谷依以前的歌不一樣。”、“我覺得有點鄧麗君的感覺。”
梁曉聲曾經在北大荒插了七年隊,聽到《一剪梅》有種奇妙的感覺。他知道這是一首愛情歌曲,但他又覺得這不是單純的愛情歌曲,而是一首人性的頌歌。其中“層層風雨”、“冷冷冰雪”是在講運動,在講四人幫,而“真情”是在講人世間的真情和真理。這首歌是在講不管四人幫勢力再大,但也無法阻止人們擁抱真情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