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眾人發表完各自的看法,大領導看著許望秋,微笑道:“你們拍電影是為了出口,是為了給國家賺外匯。不過在創作的時候,還是要充分表現我國人民的優秀品質,贊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在同各種敵人和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獵鷹》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像這樣的作品應該多拍。對了,聽說你們準備把電影當工業搞。電影是藝術創作,這個能像搞工業那么搞嗎?”
許望秋沒想到領導會問這個問題,解釋道:“電影是一種商品,只不過跟普通商品不同,是文化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就有工業化的可能。電影工業化的關鍵是專業分工。電影制作流程極其復雜,分為很多工作環節,電影工業其實就是指每個鏈條上,都有專業化崗位分工,彼此各司其職,最終組合在一起,以高效率完成高質量、高標準的作品。
舉個例子來說,聲音是電影后期特別重要的一環。比如我們拍菜市場的戲,往往找一段場景類似的嘈雜背景聲,加上人聲就行。而好萊塢的工業流程,會把周邊攤販的叫賣,對話,與場景畫面相符的背景聲音,畫面外沒有覆蓋的車水馬龍等聲音,都一一設計好、錄制好,在一起混錄成背景音。對比好萊塢電影的聲音和我們的電影聲音,會明顯感覺到我們的電影聲音缺乏質感。電影是由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環節構成的,一個環節差一點,幾十個環節下來,那電影的差距就特別明顯了。”
在場領導都看過中國電影,也看過外國電影,確實能夠感覺到許望秋說得的這個問題。在看中國電影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電影聲音沒有遠近變化,人物離鏡頭1米,聲音是那么大;離鏡頭10米,還是那么大,給人的感覺很奇怪。相反美國電影就沒有這個問題,聲音有遠近變化,非常真實。原來他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現在聽完許望秋的話,都明白了。
大領導微微點頭道:“我看《獵鷹》的聲音就做得特別好,非常真實。”
許望秋苦笑著道:“我們的電影是準備出口的,要拿出去跟好萊塢掰腕子。我們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在制作上還比不上人家,那我們的電影就很難賣出去;所以,我們在聲音,以及電影的整個制作上都是下了苦功夫的。”
大領導問道:“那我們需要多久能建立起電影工業呢?”
許望秋想了想,道:“至少需要三十年。”
大領導吃驚地道:“需要這么久嗎?”
許望秋心想三十年能不能建立還不一定呢,在我穿越的時候,中國電影工業都還沒影的,就道:“現在好萊塢電影生產工藝約有140多個工種,從業人員有幾十萬;而我們只有20多種,從業人員只有幾千。這些工種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而我們根本就沒有培養這些專業人才的學校,只能自己慢慢培養。要培養幾十萬專業技術人員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將會非常漫長,三十年都不一定能搞起來。”
大領導明白關鍵所在了:“手工業是不可能打過工業的,電影領域恐怕也是如此。過程長一些沒關系,30年不行就50年,但不管多久,我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電影工業。”
許望秋堅定地道:“我們一定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