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的是創作的源泉,無論多么有經驗的作家,描寫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都有可能寫成皇帝的金扁擔。
雙方很快約定將許望秋寫的中國部分跟大野靖子寫的東瀛部分合在一起,作為《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完整框架。
在討論劇本的過程中,大野靖子提出了一個新構思,松波因阿明死亡非常消沉,恩田想讓他振作起來,就動員他到廣島附近的五日市去觀看圍棋比賽。恩田從廣島趕往五日市時,天空出現一架B29飛機。恩田騎著自行車,抬頭望見飛機扔下一只降落傘。詫異間,一個強烈而耀眼的閃光,恩田便消失了。
許望秋知道大野靖子是想表現戰爭對普通東瀛人的傷害,后世東瀛的反戰敗電影有類似的情節,就是講戰爭對東瀛普通人的傷害,但這些電影回避了一個問題,就是戰爭是怎么來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沒有哪個支持戰爭的東瀛人是無辜的。
許望秋覺得這個情節可以拍,但必須指出這顆原子彈只東瀛人自己招來的。他建議在前面必須加一場戲,1937年12月,東瀛士兵攻占南京的消息傳回東瀛后,東瀛國內一片沸騰,舉國慶祝勝利。阿明走在大街上,看著滿街慶祝的人群,格外落寞和痛苦。在歡慶的人群中,他看到跟自己一起學棋的東瀛棋手,還有恩田。
胡建和方振武有些擔心,覺得這樣拍是不是影響不好,畢竟《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是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年而拍的,應該多寫友誼才對嘛。
作為日共成員德間康快覺得就應該這么拍,因為當時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東瀛國民被軍/囯/主義洗腦,以為攻陷南京,就是解救那里的人們。佐藤純彌也覺得應該這么拍,廣島挨原子彈是個悲劇,但東瀛人必須認識到這是軍/囯/主義帶來的,否則悲劇有可能會重演。
這天下午,許望秋跟佐藤純彌,以及其中日雙方人員來到大映公司的一間會議室,等著給那天在上野公園遇到的女孩試鏡。
作為東瀛方面的導演,佐藤純彌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角色有深入思考,在他心中有一份心儀人選名單,他心中巴的第一人選是藥師丸博子。藥師丸博子跟他合作過《野性的證明》,他覺得藥師丸博子有天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能夠演好巴這個角色。
不過在聽到許望秋和森繁重道對上野公園遇到的那個女孩的描述后,佐藤純彌覺得許望秋他們說的那個女孩可能形象氣質似乎更合適,對接下的面試非常期待。
由于距離試鏡時間還有十多分鐘,許望秋他們在會議室里聊選角的問題。
佐藤純彌笑著對許望秋道:“佐藤先生最開始想讓栗原小卷來演巴,她在東瀛很紅,在中國也很有名氣。當初趙單先生就說要跟她合作,他出演男主角,栗原小卷演女主角。不過我覺得栗原小卷年齡太大,演不出少女時期的巴。”
許望秋也是相同的看法:“栗原小卷演結婚后的巴沒問題,但演少女時期的巴不行。像她這種成熟的演員去演少女,往往是演不好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純真的東西丟掉了,想要把這些找回來非常困難。能做到這一點的演員萬中無一,是絕對的天才。相反年輕演員扮成熟就相對容易些。所以,巴的演員最好不要超過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