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笑著道:“這沒關系,等你忙完邵氏的片子再跟我們合作就是了。在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好好打磨《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的劇本。這兩部電影投資巨大,而且你又是第一個回內地拍攝的非佐派導演,必須要一炮打響才行。”
李漢祥神情嚴肅地點頭:“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這都是一場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戰爭,我會竭盡全力把這兩部戲拍好的。”他想起許望秋也是導演,而且水平極高,就道:“我約請老劇作家楊村彬先生寫了一稿《垂簾聽政》的劇本,你有興趣看看嗎?”
許望秋師父蘇振聲跟楊村彬合作過,拍過楊村彬的劇本,他聽到《垂簾聽政》的劇本是楊村彬寫的,就道:“當然,我正好欣賞欣賞楊前輩的新作。”
李漢祥起身到書房將《垂簾聽政》的劇本取出來,遞給了許望秋,想聽聽他的看法。
許望秋接過劇本慢慢翻看著,楊村彬的劇本從慈禧入宮寫起,一直講到她垂簾聽政。由于要講的人物和事件多,有點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在講,但都沒有講透,顯得流于表面。
看完劇本后,許望秋將自己的想法提了出來,建議一定要分成兩部來拍。他認為清政府跟西方列強的戰爭,是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戰爭,是存在代差的,敗得特別慘,新中國成立后咬著牙搞工業化,就是因為歷史的教訓太慘痛;既然要拍這段歷史,應該嘗試著把根源性的東西拍出來。
李漢祥特別同意許望秋的觀點,八里橋之戰清軍總兵力5到6萬人,英法聯軍總兵力1萬人;結果清軍傷亡1200人,而英軍僅2人死亡,29人受傷,法軍損失3人死亡18人受傷,簡直是單方面的屠殺,這就是兩個時代的決戰。只要資金充裕,他一定會把好好拍出來,讓大家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一直聊到下午六點,許望秋不得不按住話頭,才起身告辭。李漢祥對許望秋的想法和見識極為欣賞,堅決不讓他們走,要請他們吃飯。許敦楽表示晚上夏夢設宴招待《獵鷹》劇組,許望秋肯定不能缺席。李漢祥一臉遺憾地表示,等許望秋忙完《獵鷹》的宣傳,一定要跟她好好聊聊。
從李漢祥家出來,許望秋感覺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李漢祥是這個時代香江有名的大導演,在香江、臺彎,以及東南亞地區擁有極大的影響力,有他帶頭跟出口公司合作,再加上出口公司的政策,自己的計劃就可以完美的展開。
由于時間已經比較晚,又要去參加銀都搞的接風宴。許頓楽在路邊攔了一輛出租車,告訴司機去鏞記酒家。許望秋上車后,看著窗外的行人,思考著自己的計劃。
汽車開了一陣,許敦楽突然問道:“望秋,你什么時候公布出口公司的那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