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號,以德間康快為首的東瀛代表團再次來到北平,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進行談判。由于日方原編劇大野靖子因為個人原因退出了這部電影,這次過來參加談判的日方編劇變成了神波史男。
中方參加談判了除了許望秋、胡建等老面孔之外,還增加編劇劉衡。
許望秋心中有幾個必挖的目標《霸王別姬》、《活著》的編劇蘆葦,《秋菊打官司》、《集結號》的編劇劉衡,以及《金陵十三釵》、《芳華》的編劇嚴歌令。蘆葦現在在西影廠,而且許望秋不知道蘆葦是真名還是藝名;嚴歌令在蓉城軍區當兵,要調他們兩個到藝術中心比較麻煩。劉衡在《北平文學》當編輯,調他是最簡單。
對《北平文學》來說,編輯多一個少一個根本不是問題,而劉衡對到藝術中心當編劇也十分感興趣。畢竟當編輯是看別人的稿件,當編劇則是搞創作;而且許望秋還說了,當編劇是比較悠閑的,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可以搞文學創作,寫什么的。
幾乎沒花什么力氣,劉衡就順利調到了藝術中心。而他在調到藝術中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談判,并由他擔任劇本的撰寫工作。
藝術中心其他編劇在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有點憤憤不平,覺得許望秋做事不公平,自己當編劇多年,被派出去搞市場調研,而劉衡根本就沒有做過編劇,卻委以重任,讓他參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這樣的大項目。
許望秋根本不在乎非議聲,在未來劉衡會成長為中國最頂尖的電影編劇,這樣的人肯定要重點培養,他也有私心在里面,希望把劉衡培養成自己的御用編劇。
很多著名導演都有御用編劇,比如黑澤明的御用編劇橋本忍;李安是能寫劇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御用編劇詹姆士-沙姆斯。專業的東西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比較好。
由于中日雙方已經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進行過兩次談判,劇本的大方向,已經整個故事框架都已經敲定,這次談判主要是修改劇本的細節。當然也有重大變化,許望秋提交的新劇本采用了非常獨特的結構,整個故事分為1956年東瀛代表團訪華,1946年況易山到東瀛尋子,以及1926年況易山結識松波,并送兒子前往東瀛三塊,用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來講述這段歷史。
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送審稿在8月12號完成。文化部對劇本比較滿意,將劇本送到了夏演家,請他進行修訂。在夏演修訂之后,會報到囯務院,請國家審批。在國家審批后,中日雙方才會簽署合拍協議,電影才會正式開拍。
在《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劇本報送文化部后不久,藝術中心迎了一位香江客人,思沅影業的老板吳思沅。
香江電影公司遞了上百個劇本到藝術中心,結果全軍覆沒,一個通過的都沒有。這事傳到香江后引起了軒然大波,親臺媒體更是趁機興風作浪,說出口公司看不上香江電影,是故意戲耍香江電影界,甚至散播謠言說出口公司是在騙香江電影公司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