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是電影強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國電影進入東瀛非常困難。不過到了七十年代,受電視機沖擊,再加上制作成本飆升,東瀛制片廠制度崩潰,電影產生銳減。最近幾年出現在東瀛的華語片逐漸增多,先是香江程龍的功夫喜劇,然后是許望秋的戰爭片。這些電影要么是東瀛人不擅長的類型,要么東瀛人拍不出來,因此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對于東瀛的華人和華僑來說,能看到華語電影在東瀛成功都格外高興,對程龍和許望秋這樣讓華語電影打進東瀛市場,并大獲成功的電影人是推崇備至。
老人沒想到來看女排的比賽會遇到許望秋,趕忙取出筆記本,讓許望秋和劇組其他人簽名,又跟許望秋他們合影留念。隨后他真誠的向許望秋他們發出邀請:“你們難得到東瀛來,一定要到橫濱玩幾天。女排是英雄,你們也是英雄,中華街的中國人知道你們過來,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許望秋感謝了老人好意,解釋道:“我們的電影明年九月份必須上映,只有十個月的時間了,現在拍攝的準備工作都還有做好。我們現在每天是從早上起來,一直忙到半夜。根本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以后有機會一定到橫濱中華街,到時候我們來找你!”
就在此時,中國女排和東瀛女排進場了。
現場的東瀛觀眾開始歡呼,并呼喊東瀛隊明星球員的名字。在場的中國觀眾不多,但每個人都將吃奶的勁都使了出來,大喊“中國隊加油”,喊郎蘋他們的名字。
許望秋把手做成喇叭狀放在嘴邊,扯著嗓子喊道:“郎蘋加油!張蓉芳加油!楊希加油!女排姑娘們加油!”
郎蘋和女排姑娘不光聽過許望秋抄的那些歌,看過他的電影;而且文藝圈和體育圈經常有聯誼活動,見過許望秋好幾次,跟許望秋非常熟。女排姑娘沒想到會在這里見到許望秋,很是驚訝。不過在異國他鄉看到熟人,她們還是非常高興,笑著沖許望秋揮了揮手。
許望秋看著開始熱身的女排姑娘,對張一謀道:“現在女排已經六連勝,只要今天拿下兩局,就能夠獲得冠軍,實現三大球零的突破。如果將女排的故事拍成電影一定會大受歡迎,怎么樣,有沒有興趣?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嘗試著把劇本寫出來。”
張一謀道:“張暖新老師不是拍了《沙鷗》嘛,就是講女排的。”
許望秋道:“我覺得《沙鷗》拍得很差,整部電影思想和內容是分裂的。女排是一項團體運動,中國女排更是以團結著稱,但影片卻沒有全隊如何一起研究戰術,互相幫助的場景,也看不到女排姑娘團結奮斗,感覺不到沙鷗是生活在團結的冠軍集體中,就好像她一個人在奮斗。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運動十年的慘痛記憶,讓很多人對集體性的東西是回避,甚至是否定的,喜歡張揚個人主義。其實個人主義沒錯,張揚個人主義不是不可以。但問題在于女排是一項集體運動,完全強調個人奮斗,而回避集體主義,那整個故事就變成了空中樓閣,讓人難以信服。”
張一謀微微點頭:“確實是你說的這個問題,如果是你來拍,你會怎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