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站起來沖著女排大喊:“加油啊!輸誰也不能輸給小東瀛啊!你們忘了黃手絹嗎?”與此同時,場內的其他中國人和華人華僑也都在拼命大喊,拼命給女排加油。
國內無數大學、無數工廠,無數家庭的無數觀眾都在拼命大喊,“加油”聲如如潮水般在夜空中此起彼伏。雖然知道不可能,但大家還是希望女排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感受到自己傳遞的力量。
關鍵時刻郎蘋站了出來,先是一記重扣,奪回了發球權,又是一記重扣,將比分扳成了15平。隨后周曉蘭攔住水原的扣球,緊接著隊長孫晉芳攔網了攔住廣瀨的扣球,中國隊以17-15拿下第五局,艱難戰勝了東道主東瀛隊。
中國隊所有隊員跑到場地中央,緊緊擁抱在一起,激動的淚水,在那一剎那傾瀉而出。受傷的陳招娣的躺在長凳上,淚如泉涌。
許望秋他們全都站了起來,抱在一起,又吼又叫,簡直像一群瘋子。
與此同時,整個中國徹底沸騰了。在北平大學,在北平電影廠,在132廠的家屬院里,在全國無數的大學、工廠,以及院子里,無數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歡呼聲和鼓掌聲,像海濤擊岸,像山洪爆發,像飛瀑傾瀉,在中國的上空久久不散。
這不單單是一場普通的排球比賽,在經歷運動之后,中國人需要一場痛快淋漓的勝利,需要釋放,需要發泄,需要找到點燃民族精神的一把火。
女排就是這一把火,她們證明中國人能行,也從此走上了封神之路。在逆向種族主義泛濫的八十年代,女排的“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精神,對整個中國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許望秋發現張一謀坐在椅子上不住抹眼淚,笑著調侃道:“人家女排姑娘都沒有哭,你一個大老爺們怎么哭成這樣。”
張一謀抹了抹眼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實在太激動了,控制不住。”他盯著許望秋看了看,笑道:“你還不是哭了,眼睛都紅了!”
許望秋辯解道:“我是眼睛里進沙子。”
張一謀哈哈笑了起來:“這是體育館,哪里來的沙子?”
頒獎儀式很快開始,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郎蘋獲“優秀運動員獎”,除了獎牌,他們每人都捧起了一個巨大的獎杯。嘉賓每給一個中國運動員頒獎,許望秋他們都會發出一陣歡呼聲,并同時高呼隊員的名字。
升旗儀式很快開始,現場樂隊奏響《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五星紅旗正隨著高昂的國歌聲,緩緩升起。許望秋他們,以及在場的留學生、華人華僑都站了起來,凝視著升起的五星紅旗,放聲高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