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號是本屆西柏林電影節閉幕的倒數第二天,在這一天有很多獎項揭曉,什么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什么國際文學藝術電影傳播委員會獎,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青年論壇的獎項,以及費比西獎。
費比西獎又叫國際影評人獎,或者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是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電影節上頒發的場外獎項,該將項不隸屬于任何影展單位,屬于國際影評人協會。該協會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組成自己的評審團,并搶先在電影節頒獎大會前一步頒發獎項。
由于費比西獎跟電影節最高獎的重合率比較高,因此被媒體視為最高獎的風向標。如果哪部電影拿到了費比西獎,那無疑是最高獎的大熱門,獲得最高獎幾率很大。
所以,從中午開始,西柏林幾乎所有記者,以及覺得自己有機會獲獎的劇組,都在等待費比西獎的最終結果出爐。
許望秋他們也不例外,吃過中午飯就回到賓館,在房間中靜靜等待獎項出爐。許望秋非常希望希望《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獎,最好是拿大獎。倒是不是他把獎項看得有多重,而是希望以此反擊國內電影圈認為商業電影就沒有藝術性的觀念。
這種觀念不止現在有,很多年后依然存在,比如2019年的時候,DC電影《小丑》在威尼斯獲得了金獅獎,結果國內一群神經病影評人跳出指責威尼斯,說威尼斯墮落了,不應該把最高獎給這樣的好萊塢商業電影。
如果《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能夠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無疑是對國內那些看不起商業電影的評論家的最好反擊。三大電影節以藝術著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是商業電影,卻拿到了三大電影節最高獎,你們憑什么說商業電影沒有藝術性,又憑什么看不上商業電影呢?
許望秋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充滿信心,原版電影獲得了蒙特利爾電影節的最高獎,自己拍的這個版本修正了原版的很多不足,藝術風格更加突出;而且本屆電影節有沒有特別強的對手,拿最高獎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他也清楚電影節是小團體評選,評審團口味決定著獎項的歸屬,而且現在的電影節也不像后世那樣透明,有很多暗箱操作,比如1983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在1983年年初,貝托魯奇接到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邀請,讓他擔任威尼斯電影節的主席,但貝托魯奇不是太想干。沒過多久,他遇到了戈達爾,無意中把這件事告訴了戈達爾。在離開的時候,戈達爾給他寫了張條,說希望能夠在威尼斯重逢。
貝托魯奇一直將戈達爾視為精神導師,聽到戈達爾混編參加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他高興壞了。他答應了威尼斯的邀請,并提了個條件,他要召集一個由六十年代電影人組成的評審團。于是,貝托魯奇找了一支由深受新浪潮影響的導演組成的評審團,這些人都是戈達爾的粉絲。
在評選的時候,貝托魯奇暗示眾人,應該把大獎給戈達爾。這些人都都深受新浪潮的影響,紛紛支持貝托魯奇的建議。他們甚至決定給戈達爾的《芳名卡門》頒五個獎,只是后來覺得太夸張了,可能會引起公憤,就給了兩個獎。
1986年秀影廠組織代表團到意大利訪問,意大利某位電影節的主席直接跟秀影廠的人說,你們要是把《楓》送來,我給你們頒金獎。秀影廠的人回國后,把事情告訴了《楓》的導演張一。張一馬上跑去找電影局,希望讓自己的電影去意大利參賽。電影局沒有同意,覺得這種電影不適合送出去參賽,這事就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