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陳村先談好合作的相關事宜后,許望川立刻回蓉城,找秀影廠談成立公司的事去了。許望秋則跟吳知柳他們開了一次小會,讓他們準備新電影。吳知柳他們通過《浴血擒魔》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完全以獨當一面,接下來都可以單獨拍電影了。
許望秋把拍《獵鷹》續集和《浴血擒魔》續集的任務交給了他們,讓他們出兩個人來拍這兩部電影,剩下的人則自己弄劇本。最終,劉林選擇了《獵鷹》的續集,趙禁選擇了拍=《浴血擒魔》的續集,而吳知柳和夏剛則選擇了自己寫劇本。
星期一早上,許望秋登上了公交車,去電影局開會。他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車窗外灰蒙蒙的建筑,心思很快沉浸在了會議的相關內容中。前兩天參加慶功宴的時候,陳旭志點了他的名,讓他參加今天的會議。當時陳旭志就說了,主要就是討論如何解決電視臺搶播、盜播電影的問題。
許望秋清楚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因為現在沒有版權法,電影廠根本拿電視臺沒有辦法,而電視臺屬于廣電系統,文化部又根本管不了。上一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宣傳部將兩個部門召集在一起,召開了多次會議,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解決的辦法,最終國家將電影系統從文化部劃到了廣播電視部,組成了廣播電影電視部,有什么問題你們自己商量著解決。
不過由于電影系統是文化部的大兒子,是文化部的重要收入來源,把電影全部系統劃走,文化部接受不了。1986年影視合流的時候,國家只是把電影局,以及包括北影廠在內的直屬單位劃了過去。其他省屬電影廠,以及省電影公司,依然歸文化部管。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電影系統名義上歸廣電部管,但省電影廠和省電影公司還是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電影系統就有了兩個頭,就存在聽誰指示的問題。
從1993年開始,國家對發行放映機制進行全面改革,但院線改革推進緩慢,一直到2002年才真正確立院線制。根本原因就在于,省電影公司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聽廣電部的。比如1998年時候,廣電部下文讓秦川省在省電影公司之外,再組建一條院線。但秦川省電影系統對此堅決抵制,把這事生生攪黃。
由于院線制始終推行困難,最后在2001年由國家牽頭,廣電部和文化部聯合下發《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院線改革才真正得到落實。經過半年時間籌備,在2002年,31條院線正式掛牌營業,共有872座影院共1581塊銀幕,其中有11條院線實行跨省市經營。隨著院線制正式確立,中國電影才逐漸走出了困境。
中國電影要避免上一世的困境,就不能走老路,就不能把電影系統劃到廣電去。如果一定要劃的話,那就必須全部劃過去,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文化部不會同意的。可如果不劃過去,電視臺盜版電影的問題就無法解決,中影公司和制片廠都是損失慘重。
這真的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這幾天許望秋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可他始終想不出特別好的解決辦法來。
正想著汽車到站了,許望秋從車上下來,邁步走進了電影局。
今天會議時間是上午九點,許望秋走進會議室的時候,里面已經坐了二三十位,都是各個電影廠的廠長、副廠長,以及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