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廠會議開了三天,但并沒有拿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許望秋知道這事應該跟像上一世那樣,要等到1986年才會有結果。最后由中央拍板,將影視合并。
在會議期間,東影廠的蘇蕓和珠影廠的孫長城專門找過許望秋,希望跟出口公司合作。兩家電影廠向出口公司遞過劇本,但都被藝術中心否掉了,一部通過審查的都沒有。
許望秋答應了兩位廠長的要求,同時提出讓他們廠選派年輕人到合作的劇組,參與從劇本創作,到電影后期制作的全部流程。
缺乏優秀的類型片導演,是中國電影現在,也是未來面臨的一大難題。本來這個問題應該由北電來解決,但藝術至上的理念現在統治了北電,老師們教的都是新浪潮、新現實主義那一套,北電的學生出來,根本拍不出優秀的商業片。
許望秋只能通過出口公司,甚至是好萊塢電影公司來帶,進而培養出一批懂得電影工業流程,能夠拍出優質類型片的導演,緩解中國拍不出優秀商業片的難題。
幾天之后,許望川從蓉城回來了。許望川的蓉城之行非常順利,秀影廠沒有設置任何障礙,非常爽快的答應了許望川的要求。《獵鷹》為秀影廠帶來了2000多萬的收益,他們還指望著跟出口公司繼續合作,根本不敢得罪許望秋。
和許望川一起過來的,還有他的三個部下,兩男一女。這三位是他在勞動服務公司最得力,也是最忠心的部下。
勞動服務公司的走穴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也讓公司不少人看到了撈錢的機會。他們在熟悉走穴的業務和流程后,紛紛離開勞動服務公司,自己當起了穴頭,干起了走穴生意。就連許望川的鐵哥們也大部分離他而去,自己做起了穴頭。
許望川這次帶來的三位,都沒有二心,一直在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
其中叫那個叫張志良的,許望秋比較熟,是132廠,跟許望川是同學,兩人是鐵哥們。那個叫邱磊的,許望秋見過幾面,知道他跟許望川是戰友。許望川在承包勞動服務公司之后,把邱磊拉進了公司。剩下的女人叫劉穎,五十多歲,原本是紅光電子管廠的財務。由于兒子是待業青年,連對象都談不上,為了解決兒子的工作,她讓兒子頂了自己的班。許望川承包勞動服務公司后,為了把財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專門登報招聘財務。劉穎在面試的時候,擊敗了眾多對手,成為了勞動服務公司的財務。
許望川他們四個來到北平后,住進了許望秋家的四合院。由于房間有限,只能劉穎住一間,許望川他們三個擠在一間房里。
許望秋就對許望川說,公司很快要成立,到時候我們要招十多個人,住宿問題不能不考慮,最好買一個四合院,作為集體宿舍讓大家住;等公司走上正軌,再買地修公司的職工宿舍。
許望川覺得是這話有道理,不過他對北平城不是太熟悉,就把這事拜托給蘇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