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很快通過《大公報》等媒體進行猛烈反擊,表示你們英國人為了在談判桌上獲取更多的利益,完全不顧香江百姓的死活,有意制造恐慌,導致匯率暴跌;這事是明明是你們搞出來,竟然還有臉指責別人,真是恬不知恥。
兩方互噴后,很快就鳴金收兵,口水仗沒有繼續打下去。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明白,這場關于經濟的較量算是告一段落,而中英之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只是除了許望秋之外,沒人知道這會是一場持續幾十年的漫長較量。
這些事不是許望秋能管的,也不是他管得了的。對他來說,將這次賺來的錢投入到曙光公司,將曙光真正做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曙光做起來,才有可能在未來化解VCD對電影帶來的沖擊,才有可能真正化解中國電影在90年代的危機。
在隨后的一個月中,許望秋通過外匯經紀商將手中港幣兌換了一千萬美元。
扣除手續費和雇金后,許望秋賬戶中還有1823萬。在借錢之前,許望秋跟夏夢和霍英冬約好,1美元要支付港幣2毛的利息,也就是說,他需要向夏夢和霍英冬支付200萬港幣的利息。在去掉這200萬之后,許望秋此次通過炒外匯,賺了1623萬。
這天下午,許望秋在完成當天的拍攝工作后,坐車來到了薄扶林沙宣道33號的霍英冬別墅,跟霍英冬談還錢的事。還錢其實很簡單,只要把錢打到霍英冬的賬戶就行。不過霍英冬把錢借許望秋,幫了他大忙。現在事情了結,他肯定得當面向霍英冬表達謝意。當然,他此行除了向霍英冬表示感謝,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跟霍英冬合作。
曙光在將來會做漢卡、會做兼容機,可曙光在短時間內拿不到生產許可證。唯一的辦法就是像上一世的聯相那樣,曲線救國,在香江成立一家公司,先在香江組織生產,等將來拿到許可證,再把生產線轉回內地。
在后世香江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產業空心化,整個社會的支柱性產業是金融、物流和旅游。不過現在的香江工業比較發達,尤其電子產業這一塊是比較強的。
在70年代,世界電子產業進行了第一次重大轉移,電子制造業由美國、東瀛轉移到中國的香江、臺彎、韓國、新加坡等地區。到1980年,香江的電子廠已經達1316家,雇員達到9.3萬人,出口值達134.17億港元,是香江第二大行業。
在香江成立公司,組織生產電子產品并不是難事。不過許望秋終究是內地人,對香江的很多東西不清楚,找一家香江公司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上一世,聯相成立香江分公司的時候,就拉上了中國技術轉讓公司和導遠公司合伙。
在許望秋心中張炫龍和金山原本是最理想的合作者,不過在認識霍英冬之后,霍英冬便成了他心中的最佳人選。很多人知道澳門賭王何鴻燊,實際上澳門旅游娛樂公司是霍英冬和何鴻燊,以及葉德利、葉漢一起創立的,霍英冬是大股東,所占股份達30%。不過霍英冬從來不插手澳娛的管理,在分紅的時候,霍英冬分到的錢也并不多,甚至比不上澳娛的一些高管,但他也從來不說什么。
跟霍英冬合作,他不會胡亂插手曙光的管理,不會干涉公司經營,更重要的是霍英冬在香江和澳門擁有極廣的人脈,是領袖級的人物,跟他合作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