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就是跟香江電影界合作的問題,由于銀拍攝和發行的電影接連大爆,讓香江電影界羨慕得口水嘩啦的。他們紛紛找上門,希望跟銀都合作,就連鄒聞懷都找到許望秋,希望合作。不過在暗殺事件發生后,香江電影界都被嚇得夠嗆。除了部分膽子比較大的,現在其他人都不敢跟內地走得太近。不過這是暫時的,畢竟跟內地合作有利可圖,
王嵐西聽完非常滿意,給許望秋講電影系統內部的事:“今年電影系統會有大變動,國家會下文件,將電影業定性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全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去年有些電影廠在搞承包試點,今年各個電影廠可能都會開始搞承包。另外,魔都電影系統已經決定進行體制改革試點,魔都電影局將與魔都電影制片廠合并,組建成立魔都電影總公司。電影局這邊也準備搞個中國電影總公司,隔段時間就會成立籌備組。”
許望秋聽到今年會有這么多變革,開始思考這些改革措施對電影行業的影響。
電影業被定性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對整個電影行業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各個電影廠手里有了自主權,可以更好的抓質量、促生產。
承包制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不是片子拍完,大家共同分利潤,而是從節約的成本中拿出一部分來,作為獎勵分給劇組。比如一部電影電影廠和劇組約定成本為50萬,最終劇組只用40萬就拍完,就節約了10萬。電影廠就從將10萬中拿一部分,作為獎勵發給劇組。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會讓劇組想方設法壓縮成本,進而影響電影的質量。當然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能提高劇組的積極性。
要想真正調動電影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電影搞上去,必須得實行利潤分成。只是目前不可能這么搞,現在連獎金發高了都不行,更何況直接分利潤了。只有等到幾年以后,電影行業大滑坡,推行利潤分成才有可能成功。
與前兩項改革措施相比,成立魔都電影總公司和中國電影總公司則是瞎胡鬧。
魔都竟然想把電影局和電影廠劃到一起成立公司,電影廠是企業,電影局是行政機構,劃到一起是典型的政企不分。
電影局成立電影總公司也沒好到哪里去。以前開制片廠會議時,有人就提出過要成立電影總公司,將全國的制片廠劃歸到一起,由這家制片廠統一管理。只是搞這種制片總公司大包大攬弊端非常明顯,除了少數幾個人外,大部分電影廠都不同意。
沒想到現在電影局竟然真打算這么搞,真是莫名其妙!
許望秋對此十分不解:“以前大家都反對成立電影總公司,怎么又確定要搞了?”
王嵐西覺得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各種做法都可以試一試,只有真正試過,才知道到底是好是壞。盡管他不看好電影總公司,但也沒有明確反對:“是體改組提出來的。最近幾年國家搞經濟體制改革,成立了船舶、絲綢五大總公司。體改組也打算這么搞,想把中影公司和電影廠劃到一起,成立一家大的電影公司,先把部里和北平的電影廠劃到總公司,然后逐步把各省電影廠和電影公司納入總公司。”
體改組就是電影、電視建設與體制改革小組,是去年4月份根據宣傳部要求成立的小組,由文聯主席陳荒煤掛帥,主要對電影和電視的體制和現在進行調查。
如果是在公眾場合,許望秋可能會考慮影響,但現在是私底下,毫無顧忌的開噴了:“體改組腦子進水了吧,完全是瞎搞嘛!電影總公司在北平,而省級電影廠在各省,以后電影立項、審核都要跑到北平來,不但浪費時間,還會增加成本;總廠又不了解各個電影廠、各個省的具體情況,很難進行有效管理。真是瞎搞!那我們呢,不會劃過去吧?”
王嵐西微微搖頭:“他們倒是有這個想法,但我不同意,部里也不同意,畢竟我們出口公司每年能給國家賺上千萬的外匯,要是出了問題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