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5.1聲道現在不能用在35毫米膠片上,但隨著技術發展,在未來一定可以用在35毫米膠片上的。如果我們只想著424,不去做技術儲備,不去研究5.1聲道,那我們只能永遠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
我覺得搞研發應該開發一代、預研一代、儲備一代。以我們公司能力,只要跟其他科研院所合作,搞出424立體聲應該花不了太多的功夫。我覺得以我們的能力在搞424的同時,還可以在35毫米膠片上搞5.1聲道研究。現在歐美國家也在進行相應的研究,如果我們能搶著歐美國家的前面搞出來,那我們就有可能將我們的產品賣到歐美去,我們出口公司也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電影公司,成為電影行業的龍頭。”
“你以為是過家家呢?5.1聲道說搞就搞出來了!我們現在連424都搞不定,還得到杜比公司去培訓,怎么可能比他們先搞出5.1聲道來?”
“為什么不可能,北大王選搞激光照排不就成功了嘛?前幾年,國外印刷行業開始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機,我們還處在鉛印時代,國家就立項了748工程,打算研制二代機、三代機,但王選進行技術跨越,直接就研制西方都還沒有產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當時有很多人質疑,覺得他異想天開,但王選他們不是搞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了嘛!
我覺得我們真的有可能搶在歐美國家前面搞出5.1聲道,現在歐美國家搞5.1聲道,想的都是如何壓縮聲軌,將聲軌記錄到膠片上。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短時間內不可能成功,他們要搞出5.1聲道至少要5年以上。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不將聲音記錄在膠片上,而是記錄在其他載體上。這樣,就有可能抄近路,搶在歐美國家前面做出5.1聲道來。”
王嵐西以為許望秋是想用磁帶來放聲音,緩緩搖頭:“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把聲音記錄道磁帶上很簡單,以前也有人嘗試過,但為什么沒有成功呢?因為聲畫必須對位,用磁帶聲畫對位很難。要是聲音和畫面對不上,那電影還怎么看?”
許望秋自信地道:“用磁帶當然不可能,但用一種最新的技術卻有可能做到。”
“哦,什么新技術?”
“激光數字技術。院長,你知道激光視盤吧?”
“去年我在歐洲看到了激光視盤放送機和激光視盤,試放的是俄國經典芭蕾舞天鵝湖,畫面非常清晰,音樂和彩色都非常逼真,不過這跟5.1聲道有什么關系?”
“我覺得可以將激光視盤技術,跟電影放映機結合起來。將電影的聲音存在激光視盤中,在電影膠片原來存聲軌的地方,我們存上時間編碼。放映機中的讀取頭能從膠片上讀出時間編碼,再根據這一編碼同步播放來光盤中的的聲音文件,就能完美的解決聲畫對位的問題。如果我們集中力量來搞,完全有可能搶在歐美前面,把5.1聲道系統搞出來!”
王嵐西只是見過激光視盤,并不懂其中的原理,將信將疑地道:“激光視盤可是高科技啊,我們連424都搞不定,這么先進的東西真的能搞出來嗎?”
許望秋十分肯定地點頭:“我們搞不定424技術,是因為我們過去一直沒有搞立體聲,沒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數字技術和激光技術的情況完全不同,國家對這兩種技術非常重視,有很多專門的研究所。比如激光視盤播放器,前年魔都的一家研究所就搞出來了。我們跟歐美國家在技術上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如果由我們由牽頭,聯合各個研究所,肯定可以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