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聽到離開中科院,加入出口公司的數字研究所,一開始是拒絕的。不過在聽到出口公司出一千萬資金打造研究院,每年提供500萬經費,并且會修建專家樓,為專家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后,他們都答應了。
在搞定數字技術研究員后,劉勝全開始挖聲音方面的專家。中科院有專門的聲學研究所,主要從事水聲學、電聲學、建筑聲學,以及超聲學研究。其中電聲學主要研究聲電相互轉換的原理和技術,以及聲信號的接收、存儲等,音響就屬于電聲學。
在朋友介紹下,劉勝全很快找到了專門從事聲學、信號處理的研究員廖先勇,邀請他加入研究所,負責研究所數字音頻的研發。在搞定廖先勇后,他們讓廖先勇擬定了一份名單,然后和廖先勇一起找這些人一個個地談。
經過十多天的奔走,最終許望秋把一份二十多人的名單交到了王嵐西手中。
中科院有將近十萬人,家大業大,挖一兩個人,肯定不會說什么,但要挖二十多個,別人肯定有意見。就像上一世,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九十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引起了空前關注,連囯務院就驚動了,派出了調查組。
出口公司從中科院挖這么多人,肯定得跟中科院領導通氣,得到他們的首肯后,這事才有可能成功。中科院院長是高官,許望秋哪有資格去談,只能由王嵐西去談。
中科院院長盧嘉西聽到出口公司竟然獅子大開口,竟然想從中科院挖走20多個研究人員,非常不滿,一開始是拒絕的。不過在王嵐西解釋出口公司搞數字研究所的目的,并提出由出口公司提供資金,雙方共同研究后,盧嘉西最終同意放行。
在搞定數字技術和聲學技術的研究人員后,許望秋、劉勝全很快啟程前往河北,到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挖人。他們到河北半導體研究所倒不是為5.1聲道系統挖人,而是為未來作技術儲備。
在了河北半導體研究所,許望秋他們找到了一位叫趙秉志的研究員。許望秋沒有客套,開門見山地道:“兩年前,你們發表了一篇文章《三相三層多晶硅交疊柵結構CCD固體攝象器件》,根據文章的內容顯示你們研制出了16萬像素的CCD,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趙秉志皺眉道:“當然是真的。你們有什么事嗎?”
許望秋笑著道:“你好。我是中國電影進出口公司的,我叫許望秋。這位數字影音研究所所長劉勝全,是數字圖像技術方面的專家。東瀛已經搞出32萬像素的CCD,你們在搞出16萬像素的CCD后,有繼續研究32萬像素的CCD嗎?”
趙秉志苦笑著搖頭:“我們倒是想繼續研究,可上面認為我們的研究在短期內沒有太大的價值,而且國家砍科研經費砍得厲害。我們研究所的錢都用在重點項目上了,我們的CCD項目已經下馬,研究小組也已經解散了。”
許望秋心里微微嘆了口氣,我就知道會這樣。
最近幾年由于科研經費大幅削減,中科院以及其他的科研院所的很多研究工作都難以為繼。很多單位為了確定重點項目的研究能夠繼續,就會砍掉不那么重要的項目。CCD在很多人眼中就屬于不那么重要的項目,CCD研究下馬一點都不奇怪。
作為穿越者許望秋清楚CCD的價值,隨著CCD技術發展,在十幾年后數字相機和數字攝影機會全面取代傳統照相機和攝影機,膠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