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匡看到許望秋的文章后,整個人都傻了。他做夢也沒想到許望秋竟然知道自己過去的事,還把那事抖摟出來。他懷疑許望秋是內地專門派來抹黑自己的,想把自己搞臭,不然許望秋怎么可能知道自己過去的事。
不過林匡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估計許望秋是從別人那里聽說的,不然許望秋把當初那案子的卷宗一亮,自己的臉都丟盡了。他不想在過去的事情上糾纏,便轉移話題,寫了一篇文章對許望秋的電影進行抨擊。
在文中寫道:“任何暴力統治中,都有文化幫兇。在希特勒時代,就有女導演萊妮-瑞芬斯丹拍攝《柏林奧運》和《意志的勝利》,宣揚***主義。今天的許望秋就有這種隔代遺傳。他拍的《鋤奸》、《獵鷹》充滿了對強權的崇拜,對生命的漠視。
瑞芬斯丹和許望秋雖然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但他們卻有很多相似之處,比較兩者的異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國納啐和共產主義的美學觀有多麼驚人的共性……”
許望秋見林匡竟然將自己跟納啐相提并論,露出不屑的笑容。他記得當初劉慈新的《三體》在香江出版的時候,林匡陰陽怪氣的說劉慈新是“納啐作家”,沒想到這帽子竟然也扣到了自己頭上。
許望秋本想揪著林匡致人死亡這點窮追猛打,但轉念一想都20多年了,法律追訴期都已經過了,揪著不放也沒意思。他覺得我是電影導演,你抨擊我的電影;你是科幻作家,那我這個鐵桿科幻迷就拿你那寫所謂的科幻小說下手。
許望秋很快在《大公報》上發表了名為“林匡科幻批判”的文章,文中毫不留情的指出林匡根本沒有絲毫科學素養,他所謂的科幻小說,硬傷遍地,根本不配稱之為科幻。
文中寫道:“香江人在面對內地人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有莫名的優越感,覺得內地人都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有一次,我去香江一個朋友家,朋友拿啤酒給我我。朋友妻子對我說,這是啤酒,你一定沒喝過吧?還有人拿著林匡的小說給我看,這是我們香江的科幻大師,寫得可好了,你們內地一定沒有科幻吧?
我是個科幻迷,讀過國內國外不少科幻作品。聽到香江科幻大師的作品,我趕忙沐浴更衣,潛心研讀。不過看完那本叫《蜂云》的小說后,我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極大侮辱。《蜂云》硬傷遍地,最離譜的是小說最后竟然說海王星蜜蜂能從地球上飛回到海王星。初中生都知道太空沒有空氣,蜜蜂是不可能飛的,這也能叫科幻小說?
對這樣的末流小說本來是懶得評論的,但最近林匡打上門來,要寫評論,我就又捏著鼻子讀了幾本。如果林匡小說中的敗筆用ABCD列出,恐怕26個字母都不夠用。為了格式工整,還是在這里歸納為十點:
敗筆一,林匡完全沒有任何科學素養,他所謂的科幻小說中硬傷遍地。科幻小說的全稱是科學幻想小說,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把作品比喻為一棵樹,那么科學性是其樹根,而幻想性是其花果。林匡沒有絲毫科學素養可言,也不查資料,只是由著性子胡來。在他的小說中,有無數讓人笑掉大牙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