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軍是《明報》忠實讀者,從來不買《大公報》。這天早上,在買完《明報》后,他突然想起昨天林匡向許望秋下了戰書,今天許望秋應該會回應。雖然他覺得許望秋肯定不敢接林匡的戰書,但很想知道這個小丑怎么回應,就買了一份《大公報》。
翻開《大公報》,張友軍很快找到了許望秋的回應。他雙眼猛然瞪大,里面閃著不可思議的光,失聲叫道:“這個許望秋腦子有問題吧?他竟然要跟林匡比銷量!”
最近這些天,林匡和許望秋的罵戰是香江的熱門話題。幾乎每家報紙都盯著《明報》和《大公報》,看林匡和許望秋如何罵對方,然后寫成新聞報道。《東方日報》記者郝潤最近就負責盯《明報》和《大公報》,她在看到許望秋回應的內容后,興奮得差點剛喝的水噴出來:“不會吧,許望秋腦子秀逗了嗎?竟然會接林匡的戰書,跟林匡比科幻小說笑了。”
九龍的某間公寓中,江大衛翻開《大公報》,翻到了許望秋的回應。他看完后,楞了好幾秒鐘才回過神來。他搖搖頭,嘆息道:“糊涂啊!怎么能跟林匡打這種賭呢!”
不只江大衛他們如此,在這個早上,無數看到這則消息的人都會發出幾乎相同的驚嘆聲,都覺得許望秋腦子是不是出問題了,不然他怎么敢跟林匡這樣的暢銷書大師比銷量。
對于這樣的熱門新聞,媒體自然進行了鋪天蓋地的轉載報導。
《星島日報》以“林匡和許望秋的科幻戰爭”為題進行了報道,并上了許望秋和林匡的頭像,看上去像拳擊比賽海報似的。文章寫道:“林匡和許望秋的罵戰已經持續數日,非但沒有停息的跡象,反而進一步升級,許望秋已經正式接下林匡的戰書。”
《東方日報》在報道之余,還讓才女作家李碧華在專欄中對此進行評論。李碧華便以《文壇罵戰與信任危機》為題,對兩人的罵戰進行評價:“作家開罵,或許是真性情的流露,但卻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遠離了文化的本質精神和文學真理的終極圭臬。”
《香江時報》作為親臺媒體,自然不會說許望秋的好話。他們在評論中表示:“許望秋沒有自知之明,他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大家都把他當小丑。他竟然和林匡賭科幻小說的銷量,足以證明這個人狂妄到了無知的程度。”
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下,許望秋和林匡的賭約變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香江群眾對此是議論紛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許望秋跟林匡賭銷量跟本沒有勝算,是自取其辱。
“我一直以為許望秋是聰明人,沒想到是個傻子。竟然林匡比寫銷量。就算倪匡的小說不好,就算倪匡的小說不可信,但他的小說很吸引人啊,你跟他比銷量不是找死嘛!”
“是啊,許望秋真是年輕氣盛,這樣的賭也敢打!幸虧賭約只是輸的人道歉,要是賭別的,那他就真的慘了。比銷量怎么可能比得過林匡嘛。”
“我覺得不一定吧,許望秋講故事是很有一手的。他的幾部電影劇本都是他自己寫的,故事多精彩了,他編故事肯定沒問題的。他本身也寫東西的,我聽說他寫的劇本,在內地都能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冊呢。我覺得他敢賭,還是有一定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