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既然知道了雙璧的身份,皇帝自然要防備世家和宗室王爺盯上他們。這些人知道雙璧的才能定然會想拉攏為己用亦或是處之而后快。無論哪一種,都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他要的是只忠于他的雙將星。
幸而大漢宮中并不似后代王朝那般多規矩,皇帝在宣室附近尋了一處殿宇安排三人住了進去,還著人安排了奶姆、丫鬟仆婦。對于皇帝的安排,太皇太后并不反對。太皇太后不贊同皇帝對匈奴開戰,是因為大漢輸不起。但若確定孫子能打贏,她老人家自然不會再阻止。
女主播忽然嘆了口氣道“莫怪男人喜歡多子多福,鄭季和霍仲孺管生不管養,就因生了個好兒子而名留青史了。鄭家從未善待過衛青,霍家從未養過霍去病,但這兩家卻因雙璧而發達。低投入高產出,難怪自古多渣爹,畢竟不管養不養兒子,兒子都得孝順爹。”
“我們再說回張騫,張騫此行聯絡大月氏共擊匈奴之事未成,卻帶回了許多西域地理、物產、風俗有關的資料,為后來大漢雙璧擊穿匈奴了寶貴的參考消息。當然這信息在大漢雙璧手上才是寶貴資源,落在李廣那群世家出身老爺兵和少爺兵手上,嗯就是白瞎。畢竟李將軍是被網友們戲言張騫都會被他帶歪的路癡。”
此時李廣在軍中聲威甚重,聽得此言,李廣及部將都對天幕不滿起來。可他們的不滿卻無法傳達給天幕。
“除了關于西域的資料,張騫還為中原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瓜等物種,同時將中原文明傳播到了西域。對了,有一點我必須說明一下,我手中的黃瓜和張騫帶回來的胡瓜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百姓們就說嘛,根本不一樣
“我手中的黃瓜是常見的小青瓜,帶點刺,涼拌或清炒都很適合,是我們這邊農民自種的常見品種。其他比較常見的品種就是荷蘭小黃瓜,適合當水果,所以除了菜場、超市,水果店也很常見。其他諸如白玉黃瓜,菜市場和超市也能買到,再有就是一般加工后才會見到的乳黃瓜。”
“這些都是對主播而言比較常見的,還有許多品種,我就不太了解了。在現代這類蔬果研究是非常細致的什么品種適合當水果,什么品種涼拌好吃,什么品種炒著好吃,以及能不能抗病,抗病蟲害等等。比如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華北型黃瓜一代,就有長勢強,分枝較多,主側蔓結瓜,抗病、黃瓜花葉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種病蟲害注1。”
古代皇帝和貴族們孔夫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被你們玩明白了。
相較于口感,古代的百姓只看到那一連串抗的病害。他們不懂什么枯萎病、病、炭疽病,但農作物會生病卻知道的,且什么病,枯萎病說的還挺形象,能猜出一點。抗病害的作物啊,可真好
“張騫引進的胡瓜經過兩千年多年的栽培育種,已經有一定的進化。再加上現代科學家研究培育后,我手上的黃瓜估計送到張騫面前,張騫都無法將之與胡瓜聯系上了。與胡瓜一樣的還有胡蘿卜,據說最早引進的胡蘿卜非常細小,吃起來像干柴,但現在胡蘿卜那是個個皮薄肉厚啊。可惜以前沒有留影技術,我們無法斷定這個區別到底有多大。”
正認真聽天幕的張騫我現在沒見過胡瓜,倒是先知道黃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