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與馮寶成親后,并沒有如那個時代大多數婦人一樣困于后宅,而是繼續擔著大首領的職責,并與丈夫馮寶一起治理地方。她約束本部,執法不畏貴不畏親,即便自己手下的俚人首領犯錯,也能依法處置,賞罰分明從而實現政令有序。”
“賞罰分明,道理很好懂,聽起來很也很容易,但有多少人敗在了執行上人皆有私心,一旦放縱私心,就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結果。比如始皇帝,何等英雄了得的雄主,也曾因一時私心給自己留下了一枚毒瘤。”
“秦時趙高犯了重罪,蒙毅依律判處趙高死罪。然始皇因趙高素日伺候得力,生了私心,赦免了趙高。始皇的恩赦,并沒有得到趙高的感恩戴德,更沒有讓趙高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讓他對蒙毅深惡痛絕,堅定了權傾朝野,找蒙毅報仇的決心。”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所以趙高這樣的存在不會是孤例。趙高這類品德敗壞,違法犯罪之人,天性都十分自私涼薄。他們不會自省罪過,反而更擅長記恨揭穿及阻止他們罪行的人。”
嬴政又是心塞的一天,趙高這事是過不去了對吧
“惡人,更多是死不悔改,即便有人懺悔,也大多不是懺悔惡行,而是懺悔自己的做壞事時不夠謹慎,被抓了現行要對此付出代價。”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時的徇私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比如明孝宗朱佑樘愛重皇后張氏,愛屋及烏對張氏的兩個弟弟多有寵愛,對于他們犯錯總是不忍處置,最終張氏兄弟犯下了更多的錯,殃民的同時也將自己送上了死路。”
張皇后的兩個弟弟現在不過十來歲,其實已暴露出一些不太好的性子。但不管是張家還是帝后,都覺得他們年紀小并沒有太過在意。如今從天幕中得知他們因為缺乏管教成了大明禍害了,明堂上一定會有一波彈劾國丈管教不嚴的奏折。
年輕的皇帝朱佑樘與同樣年輕的皇后張氏面面相覷,良久,朱佑樘嘆道“皇后,如今他們尚未鑄成大錯,尚可管教。”
張皇后自無不應。她素日最溺愛兩個弟弟,可如今知道弟弟們將來會作死,哪里還敢一味縱容。只這會兒的想法是不敢了,但實際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的張皇后尚不知道,聽到天幕的父親已經在家揍兒子了。
“蜀漢昭烈帝劉備曾遺詔教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惡和善都是從小事而起,不能賞罰分明,就會縱惡抑善。有些事情看似很小,但若徇私,底線也會一點點被動搖一點點拉低,從而為法理和整個社會制度的崩潰埋下禍根。”
“冼夫人不僅有賞罰分明的氣魄,亦有過人的軍事能力。她不喜逞兇斗勇,常能止干戈,卻不怯弱懼戰。作為俚人的女首領,冼夫人精通謀略,善于行兵布陣,以能力和威信鎮服百越。”
“因冼夫人的威望,南海沿海地區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區和瓊州海峽對岸的海南島共一千多個部落歸附于她的統領注1。得到海南島的部落歸附后,冼夫人擇選良機主動上書梁朝請求在海南島設崖州,恢復郡縣制,大力推行教育和發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