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在真正的博弈中,沒有超人的膽略和才識是無法做成的。若故事停在這里,那也不過是一樁傳奇,可故事卻還在繼續。在平陽昭公主拉起起義隊伍,不斷吸收其他起義軍時,朝廷也一直都有派兵攻打,意圖剿滅義軍。”
“然官軍對上平陽公主這支臨時拉起來的隊伍卻討不得好處,隋將屈突通在平陽公主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平陽昭公主卻率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此后平陽公主一路打一路贏,又陸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四個月后,晉陽起兵的李淵和李世民率部渡過黃河進入關中時,平陽昭公主已經發展起了一支七萬人的起義軍,并在關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知道父親和弟弟大軍將至,平陽昭公主從自己所部挑選一萬多精兵,與弟弟李世民會師共擊長安。此時她的丈夫柴紹是李世民的部將,與公主平級。此戰之中,夫妻各領一軍,指揮自己所部相護配合攻城。”
“攻克長安后,唐軍尚未完全控制關中,李淵派次子李世民征討其他勢力,柴紹追隨李世民征戰,而平陽公主則負責守護李家的大本營,駐守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兵家必爭之地葦澤關。”
“有這位可靠的姐姐守大本營,李世民便可毫無顧忌的去征討掃蕩勢力。可惜的是此后這位頗具帥才,膽識過人的公主就再沒有更多記錄了,下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郁郁而終,以軍禮殯葬。”
“平陽昭公主領兵,軍紀嚴明,禁兵士無得侵掠,令出必行。短短四個月將一群素質參差不齊的災民和起義軍成一支七萬人王師,戰必勝,攻必克,其中是寥寥數語無法道出的智慧和艱辛。”
“公主領兵的時間不長,但她卻用這不長的時間做出了許多男人窮其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情。因平陽公主所部令行禁止,兵士無得侵掠,很快贏得了百姓擁戴,引得許多人千里投奔。”
“大家親切地稱呼公主為李娘子,所部軍隊為娘子軍,其駐守過得葦澤關也因此更名娘子關并流傳至今。后世亦曾組成紅色娘子軍,鼓勵發揚紅色娘子軍的精神,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存在不平等,哪里就有斗爭,直至實現世界婦女平等之愿望注1。”
“在古代一家出幾張王炸并不稀奇,比如蒙恬蒙毅兄弟要不是折在昏君胡亥手上,應該算一對。衛青霍去病舅甥自不必說,但如平陽昭公主和太宗陛下這樣的姐弟王炸在歷史上依舊是獨樹一幟。”
“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平陽昭公主可以說是戰功赫赫,若非后來被唐高祖奪走兵權,定能取得更高成就。然只因是女兒,李淵稱帝后就迫不及待的奪了公主兵權。逼迫這樣一位才智過人的公主退回內院相夫教子,這簡直是將鷂鷹關進了籠子。”
“此后沒幾年,年輕的平陽昭公主就過世了,后世之人推測公主之所以早早亡故乃是因李淵打壓郁郁而終。是啊,將鷂鷹關進籠子,又怎么能長久呢”
“與平陽昭公主相反的是他的弟弟巢刺王李元吉,李元吉出生時,太穆皇后厭惡他的長相,令家人將之拋棄。侍女陳善意心生不忍,偷偷撫養,等李淵回家相告,李元吉才得以養在家里。”
“太穆皇后不喜歡此子,李淵卻非常寵愛這個嫡幼子。李淵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征戰天下時,令李元吉守大本營。知李元吉桀驁,特讓其養母陳善意在旁勸道。但長大的李元吉并不愿意聽從養母教導,嫌陳善意嘮叨,便拔刀將這于他有救命之恩的養母殺了。”
“不同于姐姐平陽昭公主領兵軍紀嚴明,不犯百姓,李元吉行為放蕩殘忍,為了玩樂踐踏農田莊稼,放縱手下公開掠奪百姓的財物、家禽家畜,甚至在路上射人取樂,令部下互相斗毆砍殺。”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