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還有我的事
少年天子劉徹又又關朕什么事
唐玄宗李隆基誰是白樂天,竟敢嘲諷朕
白樂天呼幸好,幸好,玄宗已經不在了
宋高宗趙構氣得跳腳。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而此刻建康尚未淪陷,李清照自然也還沒寫什么夏日絕句建康要淪陷了,我是不是該提前把收藏之物藏起來或是交給朝廷交給朝廷的話,算不算跑去給皇帝送人頭算了吧累了,還是躺平吧
“說回宋高宗趙構,在南宋之初,趙構雖一路跑跑,但當時金兵鋒芒正盛,不止皇帝想跑,大臣們也想跑,所以大家尚未發現這位的昏君本相。直到后來南宋朝廷定都臨安,開始偏安一隅。趙構親秦檜等奸佞,為討好金人,枉殺忠良才露出昏君本相。”
“因趙構入金營為質前后判若兩人的表現,加上后來其不能人道了,大家對其在金營的經歷就有了許多猜測,有猜測趙構在金營遭遇了非人的折磨以至無法人道,所以性情大變,甚至還有一種猜測是趙構在金營被金人替換掉了,后來稱帝的是金人的傀儡。”
“前一種猜測還是非常可靠的,若非如此很難解釋為什么曾經有勇氣出使金國為質頗有賢名的康王成了皇帝后卻如此怯弱,宛如金人的狗。且男人尤其還是皇帝,不能人道,打擊肯定很大,若是在金營遭遇了一些不可言說的事情,導致此事發生,從而性情大變,就好解釋了。”
趙構別說了,別說了先前說他不是男人,還能解釋是主播對他不喜,諷刺他膽小怯弱,可現在卻是明言了。皇帝,一個不能人道的皇帝,趙構都能夠猜到接下來自己要面對什么了
對于趙構而言,揭穿他不能人道,是比戲稱“完顏九妹”更可怕的事情。
“說回原題,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迫于形勢啟用主戰的李綱為宰相。這個李綱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進士及第的文官,但在軍事上也頗有才干,靖康元年,李綱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來犯汴京的金兵。”
“因大宋朝廷重文輕武,在巨大的國家存亡壓力下,逼迫出不少善于軍事的文官。比如寇準、范仲淹、龐籍都是進士及第的文官出身,也都很會打仗。奈何皇帝不僅打壓武將,也不太喜歡這些文物雙全的文官,卻偏愛諂媚的鼠輩。”
“再說李綱,若朝廷一直用李綱守汴京,許就沒有后來的靖康之亂了。但要不怎么說趙佶、趙桓和趙構是父子三昏君呢,李綱擊退金兵后,徽、欽一昏君迫不及待的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并且在金人再度來犯時,派了個撒豆成兵的神棍守城門,才有了那場恥辱。”
“反封建迷信真是任重而道遠啊,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因封建迷信,葬送了天下。秦始皇因迷信病重時,派忠心護衛的蒙毅去求神拜佛,給了趙高之流可趁之機;漢武帝因迷信,誅了自己的三族;梁武帝因迷信逼死賢德之子昭明太子,最后被囚禁活活餓死。”
“以上都是題外話了,趙構剛登基時,為了擋住金人,一度起用李綱為相。李綱力圖革新內政,挽大廈之將傾。奈何李綱有于謙之才,趙構卻不是景泰帝朱祁鈺,僅七十七天,李綱即遭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