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間與冠軍侯霍去病病逝時間相近,故有霍去病染疫過世的推測。霍去病死時不過二十三四,若他沒有早亡,江充、劉屈氂、李廣利之流未必敢謀害太子,巫蠱之禍或許會有另一個走向。而漢武帝也不必用李廣利那等廢物,落得個窮兵黷武之名。”
“當然也可能是另一種悲劇,比如霍去病功高蓋主,如韓信一樣為君王忌憚。當然霍去病和韓信還是有區別的,同樣性格張揚,劉邦不喜歡韓信的張揚,但劉徹卻喜歡冠軍侯的張揚,甚至可以說那是皇帝故意縱容出來的。”
劉徹撇了撇嘴,莫說他現在已經知道雙璧對他的意義,即便不知道,這樣的將軍也只會護著,他又不是自毀長城的蠢物。
不過,李廣利他是記住了,千萬別在他面前冒頭,不然定把他閹了。還有什么江充尚不知是誰,但劉屈氂是劉家人,他聽過名字的。這家伙敢害他的太子,日后有他好看
年輕的天子可不知道年老的天子是什么想法,即便太子尚未出世,在劉徹的想法中那也是他的太子,可容不得旁人算計。
同樣聽著天幕的李廣利等人已經瑟瑟發抖,思考著換名字的事情。
“且武帝一生殺人不少,但因嫌棄對方功勞太大而起殺心的還真沒有,相較于太能干的臣子,他本人更討厭沒本事的人。”
“話題扯遠了,自古以來漢奸和間諜都是兩大難題,但比較起來,漢奸是比間諜更令人防不勝防的存在。我們可以通過保密教育等手段防備間諜,但漢奸你永遠不會知道出在哪里,非常難以防范。”
“大宋因漢奸而起的損失自也不止黃天蕩之戰,岳飛的千古奇冤也是源于漢奸。”
“岳飛是韓世忠同期中戰功最卓著的一位將軍,金人曾發出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概。于是有幾個北宋淪陷時留在金國的太學生為金兀術出策,金人殺不了岳飛,但是大宋的皇帝可以。”
“金人想不出這樣的計策,漢人卻想得出。只因這個計策在華夏歷史上比比皆是,且鮮少不成功。歷史上有名的武安君白起、李牧皆是死于此類計策。一代又一代用此計的人不少,卻從未有人在前人自毀長城的蠢事中吸取些許教訓。”
“說回黃天蕩之戰,因漢奸獻策,金人與宋軍優勢逆轉,宋軍損失慘重。幸長蘆崇福禪院僧人普倫等得知宋軍苦戰,率千余鄉民,駕輕舟前來接應掩護參與宋軍撤退。賴百姓全力救護,宋軍才未全軍覆沒,然金軍終于脫困而去。就戰爭本身而言,黃天蕩之戰無疑是敗了。”
“然這一戰,韓世忠以8千人困完顏宗弼10萬金軍達48天,金軍自此不敢輕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得以偏安一隅,暫得太平。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戰略意義重大,故此也有人稱此戰為黃天蕩大捷。”
“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這是一場可以說是大敗也可以說是大捷的戰役。如此一來,領兵的將軍既可以說是大功也可以說是大罪。對于當時一路奔逃的南宋朝廷而言,將黃天蕩定義成大捷,激勵人心是最佳方案,如此韓世忠自然也要按功臣來表彰了。”
“可不要忘了,大宋朝廷的黨爭一直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今天東風壓倒西風,明天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一旦韓世忠居此功,他只要稍稍失勢,今日朝廷表彰的大功,明日就是他的罪行,還是禍及滿門那種。”
“梁紅玉在此時彈劾丈夫,正是她的智慧所在。韓世忠之前剛救駕有功,而朝廷也不愿將黃天蕩之戰定義為大敗。”
“她現在彈劾韓世忠,將此役中的失敗之處點明,朝廷必然會輕拿輕放,即便韓世忠因此受些責難,但這個罪已經處置過了,日后再有人翻舊賬以此事攻訐,傷害性就能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