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倒是偏愛李元吉,可這份偏愛卻連累李淵在天幕之前受了許多羞辱。許是此,李淵近來也不樂見這個兒子,也就沒有關心李元吉回沒回家這事了。
天下雖未平,關中卻在李唐掌握中,頗為太平。李元吉一個成年人,又是前呼后擁的王爺。即便幾天不見蹤跡,也沒有人會去操心他的安全問題。加之李元吉性情殘暴,不得人心,失去李淵的偏愛和李建成的看重后,除了他的妻妾也沒人在意他的去向。
往日,李世民或許還會留意著李元吉的動向,防備他出什么損招,可近來李世民忙于處理各地反王和朝中大臣的示好,又要防備父兄背水一擊,對于被揭了面皮的李元吉也就少了幾分關注。
因這些緣故,直到齊王妃告到李淵面前,李淵及李建成、李世民才驚覺已經好幾日不曾見過李元吉了。
齊王李元吉失蹤,若是天幕出現之前,秦王李世民自然是頭號嫌疑人。可現在卻不同了,天幕揭穿李元吉對李建成懷有二心,李建成這個被齊王背刺過的人自然也成了嫌疑人。
同為嫌疑人,自天幕后被各方勢力關注的秦王李世民嫌疑反而最小。概因如今天下人都想跟上大唐的風向標,個個都注意著秦王府一舉一動,秦王府上下這些日子的動向也被迫透明了。
反而是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本就交好,驟然知道李元吉懷有二心,有嫌疑,也有下手的機會。
確定李元吉失蹤后,李淵就派了劉文靜出城尋找。
當年李世民有意起事反隋,怕父親李淵不同意,就請了李淵的兩位友人裴寂和劉文靜從中說和。劉文靜和裴寂也因此擁唐有功,成了大唐開國功臣。
只同樣是擁唐功臣,劉文靜和裴寂卻不大和睦。兩人中劉文靜是看重李世民答應幫李世民勸說李淵起事,而裴寂乃是李世民以錢財打動答應勸李淵起事。李唐立國后,李世民屢立戰功,裴寂卻不看好李世民,而在李淵、李建成之間左右逢源。
或許正是因為裴寂不像劉文靜那么看重李世民,同為擁唐功臣,李淵更親信裴寂。劉文靜才能軍功皆在裴寂之上,地位卻遠不如裴寂,故心中不平,與裴寂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勢同水火。
前些日子,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在家中飲宴,醉酒后發牢騷說狠話遲早殺了裴寂。恰好劉文起因諸事不順,懷疑家里有妖鬼,請了巫師半夜三更在家披發銜刀做法驅邪,搞封建迷信。
劉文靜有個失寵的小妾對劉文靜頗為怨恨,知曉這些事情后就將這些事告訴自己的兄弟,讓自己兄弟去朝廷誣告劉文靜兄弟謀反,以謀取前程。
李淵命裴寂與蕭瑀審理劉文靜兄弟謀反之事。蕭瑀審訊后認為劉文靜或有些怨言,但并非謀反,秦王李世民也極力保全劉文靜,認為劉文靜并無謀反之意。然李淵聽了裴寂讒言,卻要處死劉文靜、劉文起倆兄弟。
幸天幕突然出現,對李世民大夸特夸。見各路反王和朝中大臣都忙著向秦王示好,就連裴寂也對李世民恭敬了起來。李淵眾叛親離,怕招來怨恨,一時也不敢違逆李世民,只貶了劉文靜的官職。
劉文靜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心知此番死里逃生全賴秦王保全。經過此禍,行事謹慎了不少,酒是輕易不敢喝了。此番李淵派劉文靜去調查李元吉失蹤案,其實也是有向李世民示好,表示并沒有懷疑李世民之意。
齊王妃報李元吉失蹤前,曾派人去過李元吉在城外的莊子,然莊中之人都說未曾見過李元吉。劉文靜畢竟心思縝密,莊子里的人說不曾見過齊王,劉文靜卻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