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皇孫公子吃著百姓的喝著百姓的卻不做一件有益于百姓之事,反而魚肉鄉里,自然可恨。但周王貶謫云南這段,是真的讓人同情了。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大的因素是周王對醫學做出重大貢獻帶來的濾鏡。”
“不管朱橚最初因什么決定編書,在他做回王爺后,能專心編纂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百姓的書籍,推動醫學的發展,并且做的很好,就勝過許多尸位素餐的王孫公子和世家豪紳家的紈绔子弟了。”
洪武朝的朱橚尚不到十歲,年紀小,加上已經有太子哥哥和能力不錯的親兄,對什么皇位沒有太多念頭。然聽著天幕對他編書的稱贊,朱橚卻忍不住熱血沸騰,隱隱約約有了自己的理想。
他想要去編書,成為天幕中那個被稱贊的周王。不,這一次他要做的比天幕中的自己更好,不讓大明百姓和后世之人失望。
“爹,我長大了要去編書”朱橚激動道。
聽到救荒本草和朱橚對醫學的巨大貢獻,朱元璋有些動容。朱元璋早年是在饑餓中長大的,家人更是多死于瘟疫。對于第五子,朱元璋原沒想過他有多大出息。如今聽到朱橚能夠在這方面有所成就,并且得到天幕夸贊,哪有不同意。
若朱橚真一心編書,不參和政治,未來不管是兄弟還是侄兒繼位都會善待他。
朱元璋道“那你現在最該好好讀書。”
與其他封建王朝的統治者一樣,朱元璋并不在意什么科技發展。可天幕夸贊朱橚編纂的書能救荒,能發展醫學,朱元璋還是心動的。
朱元璋挨過餓,知道救荒的重要性。
太平盛世也不表示沒有天災人禍,沒有饑荒。若百姓在各類災害中能有救荒之法,能活人,朝廷的統治才會穩定。且依天幕所言,皇后、太子和皇太孫皆是病亡,或許發展天幕所言的醫學,能夠讓他的老妻和兒子活得更久呢
永樂朝,已經恢復爵位,有心編書的周王,聽到天幕所言,更加干勁十足了。
“說回朱允炆削藩,周王后,下一個被盯上的是代王朱桂。朱桂的身份可不普通,他雖然不是馬皇后嫡出,但外家也頗有來歷,且與馬皇后有很深的關系。朱貴的外公是明代九大塞王之一滁陽王郭子興,即馬皇后的義父。”
“郭子興曾是朱元璋的舊主,為了表示對朱元璋的看重,將義女馬皇后嫁給他。后,郭子興在反抗暴元中病逝,所部歸屬朱元璋。可以說朱元璋是靠著這位老岳父的家底發家,所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追封了郭子興為滁陽王。”
“郭子興不在了,但郭子興的威望還在啊。尤其朱元璋接的是郭子興的班子,也就是說明初很多開國勛貴和郭家多少有點香火情。可見朱允炆選了代王朱桂下手也不是沒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