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產力低下,百姓無法提高畝產就只能通過耕種更多的土地來獲取糧食。一旦家中壯丁被抽走,耽誤農時,那這一年就要餓肚子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巾幗英雄唐賽兒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
“唐賽兒起義前,山東是個什么樣的景象呢因輪番的水災旱災,百姓已到了吃樹皮、草根茍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沒有撫恤不說,依舊是徭役不休,征斂不息。”
“遷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說錯,但不顧民生多艱,強征徭役就不對了。這又要饒回原點了,那就是朝廷沒有懂經濟的大臣。假設,永樂大帝很懂得經濟之道,他派出去的遠航船隊帶回了豐厚的回報,朝廷以工代賑來修運河,結局會如何”
聽到前面朱棣本來有些生氣,但聽到這里朱棣卻眼前一亮,旋即嘆了口氣。
順著主播這個思路,若鄭和下西洋能夠滿載而歸,確實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如今的關鍵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滿載而歸。
主播說到底只是說,甚至有些想當然,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會有許多問題。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銀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銀山可比下西洋發展貿易快多了。
“在永樂朝之前,明初之時,山東就是連年災荒,餓殍遍野。靖難之役,山東又是主戰場。如今修運河抽壯丁,山東又是首當其沖,可以說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養生息的機會。”
“想當年朱元璋走上起義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餓死的餓死沒有了活路嗎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與曾經的他沒有活路,看不到希望,與他一樣選擇起義也就不奇怪了。”
“唐賽兒的父親是被強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災年,沒有活路,唐賽兒夫妻便去衙門討糧。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請求幫助本是常理,然他們討糧的最終結局是唐賽兒的丈夫林三被殺,父親悲憤而亡,母親病死。”
“想一想,我們一十來歲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應該還讀書,每天最大的煩惱是考試和下課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賽兒一十歲卻已親人盡喪,孑然一身,還要面對無米下鍋的無望人生。”
“唐賽兒雖家境貧苦,但她與梁紅玉一樣自幼從父習武,十五歲時已武藝超群。眼見親人盡喪,忍無可忍的唐賽兒決定孤注一擲發動起義。”
“對于唐賽兒起義有個傳說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寶劍和兵書的石匣,學得了法術和兵法。額這個怎么有點武俠演義亂入的感覺然不管是真的得到過神秘石匣,還是通過其他途徑接觸到的知識,從后來唐賽兒的表現來看,她至少是通曉兵法的。”
“至于法術,我受社會主義教育長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結合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起義,這個所謂通曉法術應該和漢高祖斬白蛇,趙匡胤出生時什么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香撲鼻都是用來造勢的手段而已。”,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