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被趕鴨子上架登上皇位,如今尚未到及冠的年間。
少年天子朱由檢心下一涼大明竟然在他手上亡了
“崇禎皇帝在位時勤于政事,生活節儉,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二十多歲便已華發早生。他登基時,大明已然是千瘡百孔,大廈將傾,雖有中興之志,惜無中興之才。”
“無中興之才,一個是受限于天賦,另一個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老朱家將藩王當豬養的鍋了。崇禎皇帝原是藩王,因兄長無子早逝,被迎立登基。”
“崇禎從童年開始就充斥著不幸,父親明光宗雖為太子卻被皇祖父明神宗所厭,母親只是不得寵的太子府上不得寵的婢妾。五歲時,生母被父親杖殺,開始在不同的庶母間轉輾過活,十來歲父亡然后就藩。”
“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時只顧自己尋歡作樂,治理國家尚且顧不上,就不要說管兒孫讀書之事了。明光宗朱常洛為太子時不得寵,登基后又短命,根本沒有機會做什么。兄長熹宗朱由校是個蒙昧如蒙童的文盲皇帝。”
“文盲皇帝還曾鬧過一個這樣的笑話江西撫軍剿平寇亂后報捷,奏折上寫了一句意在表達四處奔走平息叛亂的辛苦以此為自己和部下邀功。結果熹宗的隨侍太監與主子一樣也是個文盲,追奔逐北讀成逐奔追比。”
“讀錯也就罷了,這主仆兩文盲因此把追奔逐北理解成了追趕逃走和追求臟物的意思。明熹宗因此大發雷霆,而那可憐的江西撫軍剿平寇亂不但沒有獎賞,反而受到了貶俸的處罰。”
“難怪古代讀書人科舉要探聽一下主考官的喜好,你看,要是江西撫軍對他家皇帝多點了解,遷就一下他們皇帝的文化水平,用白話文寫奏折,沒準就沒這禍事了。”
天啟朝的文武大臣沒考慮到皇帝的文化程度,是我們的過錯啊
“咳咳說回崇禎,沒有母親操持,爺爺、父親和兄長都靠不住,崇禎出身尊貴卻沒有得到過良好的教育。相較于他那個愛做木匠不愛讀書的兄長,朱由檢愛讀書知道上進,但教育資源匱乏,能夠讀書識字已經不錯了,治國經略自然從未接觸過。”
“即沒有漢宣帝那樣的天賦之才,又沒有受到系統的儲君教育,接手的又是一個早已腐朽的帝國,偏還遇到小冰河世紀,天災人禍湊在一處,崇禎皇帝也就成了倒霉催的末代君主,背起了亡國之君的黑鍋。”
“那么身為亡國之君,為何崇禎卻備受同情呢因為在他身上,過往昏君那些貪淫好色的惡習,崇禎是一條都沒有,在生活上,他堪比圣人。且雖為末代君主,卻始終不曾丟掉祖宗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