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不僅能詩善文,還通曉兵法,懂得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十分博學多才。但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是戴梓還是一個研究火器的絕世天才。”
“當時康熙身邊有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等研究火器,但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母國,戴梓卻是自己人。這是我們現代人的想法,因為我們所受的教育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什么滿漢,蒙古、回人都沒有分別,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
“可滿清的統治者顯然不這么認為,相較于漢人戴梓,滿清皇帝更信任在中國沒有根基的傳教士,并沒有意識到戴梓這樣一個本國火器天才的意義。”
“而如戴梓這類專業天才基本都有個致命缺點,就是情商不高。比如出名低情商的韓信,又比如下了戰場就是傻白甜的大將軍衛青。戴梓不是將軍,是研究火器的天才,但也有這個毛病。如那種皇帝問雞蛋價格,能迅速想出應對之策兩方不得罪的情商,戴梓必然是沒有的。”
說雞蛋的那位大臣固然頗有急才,在局中皇帝都會喜歡這樣的臣子。可開啟了上帝視角,知道大臣是在糊弄自己后,就沒有人喜歡這樣的大臣了。
一旦跳到局外,大多數人都喜歡耿介大臣,可世人皆在局中,還是能言善辯之人更容易出頭。
康親王杰書輕輕嘆了口氣,他與戴梓結識于軍中,甚是投契。
對戴梓這位布衣出身的才學之士,康親王甚是尊敬,才會將之舉薦給皇帝。聽著主播之言,杰書心下不由悵然,不曉得自己的舉薦是幫了戴梓還是害了他。
“傳教士南懷仁也確實是博學多才之士,三藩之亂時,他奉命監鑄大炮,設計的神威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和神功軍都被選入清代國家典籍欽定大清會典,其對火炮準炮之法的系統研究于清代火炮技術發展也有著重大貢獻。”
對于南懷仁的才能,皇帝還是比較了解的,然聽著天幕,皇帝也意識到了一件事,這些傳教士對大清還有所保留。可以用,但要防備他們的私心。
“然而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有次南懷仁向皇帝炫耀母國的沖天炮,夸口說沖天炮只有比利時人能造。皇帝就讓他造出來看看,結果南懷仁一年沒造出來,但戴梓只用了8天時間門就造好了。”
“這個戴梓,朕喜歡的很”朱棣遺憾道。
若他得戴梓,神機營的實力必然能迅速增長,可惜戴梓卻在數百年后。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