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轉入岔路爬坡上了高架橋“這段高架橋是接高速公路下來,高速公路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開快的路。高速公路與鄉道一樣限速60,不過鄉道是最高速60,高速是最低速60公里,最高速120公里。”
“在現代社會,普通人日常出行的方式是公交車、小轎車和電瓶車等。在古代最快的交通方式應該順風行船和騎馬。古代船只沒有發動機,只能靠人力槳和風帆,而風帆又要靠風向,速度十分不可控,順風行船很快,但逆風那就很慢了。”
“再說馬,馬的速度大約是20到70公里每小時,這就是說不要遇到類似霍去病那種近神的行軍速度,普通人騎馬的速度和我們限速前的電瓶車速度差不多。”
聽到這話,天幕下的人才知道路邊相較于轎車可以說是慢悠悠的電瓶車竟也有普通馬匹的速度。
“崔兄,現在還覺得這小車不如馬車嗎”崔公子的同伴笑道。
崔公子摸了摸鼻子,無話可說,世子公子愛馬的很多。為何愛馬,享受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感啊然未來人,隨便一樣普通人的交通工具竟就比馬快,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相較于車,高鐵和飛機就更快了。高鐵列車運營速度在每小時200公里,但最高時速可以到250公里以上。”
“每小時200公里,就是一個時辰400公里,豈非是日行4800公里”李斯喃喃自語道。
“4800公里”始皇帝激動地身體向前傾了傾。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何要修馳道是為了加強王朝對地方的掌控,日行4800公里是什么概念如大秦有這樣的神器,朝廷將不再忌憚任何六國余孽。因為一旦有動亂發生,大秦的鐵蹄一日夜就能抵達平叛。
“當然更快的還是飛機了,正常情況下,飛機每小時速度是200公里到4000公里。”
這些于古人而言有些夸張的數據,對于古代的普通百姓就像現代社會中普通人聽到明星偷漏稅數目的麻木。
意識到這些數據所代表意義的古代君臣及王公貴族逐漸領悟到了一點東西。未來,那個沒有皇帝的未來,憑什么能夠讓百姓生活在豐衣足食的和平社會中。
科技以及主播反反復復在強調的生產力或許這就是答案的其中一塊碎片。
思及商城出售的書籍和良種,再摒棄對主播那些離經叛道言論的偏見,汲取其中有利于自己所在時代的信息,有人開始慢慢激發出了新的火花。如一道光破開混沌,讓他們對自己的世界不再茫然,有了統一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行駛過長長的高架橋,回到路面,主播面前的車道再次增加,但沿途的岔路口不斷有車子匯入,逐漸形成了延綿不絕的車流,主播的車速不得不開始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