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看著宣傳片忽然道“若大秦有這樣一個醫院就好了。”
因這個宣傳片說的挺多都是干貨,工作狂的始皇帝都將目光放回了天幕上。聽到蒙毅的話語,在場的武官都點了點頭,始皇帝也若有所思。
大秦征伐六國,秦軍并非沒有損傷。古代,戰場上受傷,因傷致殘都是幸運,更多是當時沒死,之后卻因傷而亡。有些甚至看起來只是小傷,卻在后期莫名其妙傷勢惡化死了。
阿宋放的這個視頻解答了不少醫者在這方面的困惑,皇帝和將領們也意識到了阿宋所看骨科和宣傳片所言外科對軍隊的重要性。若有一支善于骨科和外科的醫療隊伍,征戰中受傷的將士致死致殘率將大大降低。
如今六國已滅,但始皇帝的征伐之心卻沒有熄滅。他素來是個行動派,當即令李斯再下招賢,且此番以醫家優先。始皇帝有意選親信醫者在咸陽設立一個研究醫術,培養戰場急救人才的機構。
始皇帝這么決定其一是為了長生或者說長壽的目標,丹藥不能吃,方士沒有用,那么醫家呢醫家雖沒說能研究長生,但對長壽應該有些見解。在長生沒有線索之前,追求長壽還是有操作性的。其次才是降低軍隊的傷亡率和致殘率,軍隊減少傷亡,于朝廷是有大利的。
除了秦始皇,還有許多皇帝做出了一樣的決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相較于始皇帝,他更迫切。畢竟,天幕透漏他們李唐有遺傳性疾病,因此唐太宗比秦始皇更早就開始有了這方面的動作。
且比秦始皇有利的時,唐朝相較于秦朝,醫術已經有了更大發展,且大唐還有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不愿入仕當一個皇帝決定禮賢下士時,他是可以做的完美地讓人無法決絕的。以前朝廷也有想征孫思邈入朝的念頭卻沒有成功。如今聽了阿宋說的藥王,李世民覺得自己已經知道如何去說服孫思邈入朝了。
如果請藥王入朝做一個專給王公貴族治病的大夫,藥王自然不愿意。
可若是朝廷出資為藥王建立藥館、藥堂,搜尋藥方和疑難雜癥讓藥王研究,還允許藥王隨意為百姓看病,潛心研究醫術寫醫術呢甚至可以像未來世界一樣,在藥館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教導醫術的醫學院,為大唐培養更多仁心仁德的醫者。
在發展科技和生產力上,若僅僅是有利于民生,統治者和世家貴族無法從中獲利是不會去支持的,甚至會成為阻礙發展的頑固勢力。
比如活字印刷術,有利于民生和國家長遠發展,但世家貴族不缺抄書的人,反而書籍普及后會降低他們壟斷知識的優勢,所以他們不僅不會去推動印刷術的發展,還會成為阻礙力量。
又比如谷物制粉技術,世家貴族掌握了這門技術,自己能吃上精細面食,卻未必愿意向百姓推廣。甚至他們覺得這種精糧應該是上等人的特權,百姓是下等賤民沒有資格得到這樣精細的糧食,莫說主動推廣,不阻止百姓學習這類技術就是善人了。
幸而醫術這些技術并不適合壟斷,因為醫術尤其是中醫需要大量的案例來驗方。不管是君明臣賢還是昏君奸佞,無人不怕死,無人不想健康長壽。所以,在意識到醫學昌明的好處后,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都會開始重視醫學的發展。
然發展醫學非一日之功,如藥王孫思邈那也是經過收集民間門方劑,自己采藥,四處為百姓治病,幾十年如一日一點點總結出經驗才能寫出千金方。
世家權貴怕死,他們不會介意在百姓身上驗證新的藥方和醫療技術,不會阻礙醫者去民間門救治百姓,甚至會出錢出力支持醫者去實踐新的方劑。唯一需要防備的是個別利欲熏心之徒,生出用百姓的性命試藥的歹毒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