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們脖子發涼
百姓們想啊,殺不掉怎么辦啊
“說回信安郡王,信安郡王不僅自己為官為將都非常出色,還很善于教導子孫。受其教養的異母弟弟李祗不僅參與平定安祿山反叛,且曾教導過唐德宗,陪葬昭陵。信安郡王的三個兒子李峘、李嶧、李峴都是門前立戟留有列傳的三品以上達官。”
“與李適之一樣,信安郡王晚年也遇到了貶斥。不過他比李適之好些,雖被貶,卻得以善終于八十。這枚銅鏡就是信安郡王晚年被貶于本地為刺史所留。”
“有一說一,李唐皇室奪嫡雖然兇險,但像信安郡王這類已經退出奪嫡圈的宗室弟子出仕,并沒有什么大弊端。相反如趙宋和老朱家這種圈養宗室的行為,造就了一大批于國有弊無利的吸血鬼。”
“封建王朝兩千年,藩王競爭上崗成功的也不過是一個永樂大帝朱棣。防備藩王上位,三代以內不能出仕就夠了。不能出仕,但也發了祿米,就該教導他們安分守己,嚴守律法。而不是好像不能出仕就受了什么天大委屈,放縱他們魚肉百姓。”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國家的崩潰往往是這一點點,一個個放縱的案例累計起來所導致。宗室三代以后就該考慮讓他們自食其力了,要不然這一生二,二生四老百姓頭頂上真是抓不完的吸血跳蚤,再厚的血都經不住這么糟踐。百姓血被吸干了,國也就亡了。”
信安郡王聽著天幕之言,更加堅定了嚴格教育弟弟和子孫的信念。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子孫如那后世的朱家楚王之流一樣成為大唐的蛀蟲。
辭去太子之位的李建成原本在家中悠閑的聽天幕打發時間,聽到李適之和信安郡王的事例卻微微心動。或許他不能站在大唐的權利中心,但他可以培養自己的子孫,讓他們出仕,回到大唐的權利中心啊
李建成年幼的兒子們不知道因為天幕,迎接他們的將是什么。
天幕出現至今,已說了許多或好或惡,或因功績青史留名,或因殘暴遺臭萬年的宗室子弟。有人因信安郡王這樣的正面例子決心對子孫嚴加管教,也有人看到了,聽到了卻不存于心,繼續擺爛。
然他們卻不知道,這世道已經開始變了。
在高高在上,史書并非奢侈品,唾手可得,卻不愿意潛心學習的王孫公子而言,天幕只是在說一些過耳不留心的八卦。
可對于那些不曾開蒙,不知另一種活法被統治者剝削到麻木的百姓而言,天幕是在給他們展示另一種活法。簡單的說史卻傳遞了百姓以前無法得到的信息,民智在看似閑聊中開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百姓開始覺醒,他們就不會再甘于默默地承受苦難。想要殺死一個皇帝或許不容易,但一起不大的起義,誅殺幾個如那朱家楚王一般的惡王呢又或者像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所奴役之人毒死秦王那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