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弘治朝的首輔李東陽,就是娶一個死一個,兒女生了不少,三子三女,沒一個活得長,最后還要從弟弟那過繼兒子。圣人王陽明和他爹狀元出身的王華都有喪妻再娶。打開古代官員的平生就會發現,很少能夠原配與之終老。”
尚不是首輔的李東陽雖然妻兒的死未必是因纏足,但天幕這么說,他就總覺得纏足很不吉利。
好在明朝的纏足沒有清代那么變態,若是放足,不敢說恢復原狀,但也能夠慢慢復原一些。而那些年幼的女孩子,現在放棄纏足,或許腳還能恢復原樣。
第一次聽到天幕批判纏足時,便有些開明的家庭放棄了纏足,但大多數人都有所顧慮持續觀望。李東陽原也在觀望,可當天幕點名,他就再不敢抱著僥幸心理了。
概因天幕說纏足不好,就像許多人聽消防講座,聽到火災案例總覺得那些案例又不是自己。可當天幕開始點名,說這個案例就是你鄰居家,或者你家,感覺立即就不同了。
“在古代非重大戰亂時期,女性的壽命普遍低于男性。那些有平生記載青史留名之人只要記錄他們的妻兒子女信息,略翻看就能看到大部分人的原配都是年紀輕輕病亡,且是生育期間或生育之后。女子生育原就是一腳踏進鬼門關,而纏足則是將人又往鬼門關內推了一把。”
“回到前面,長孫皇后的女則說穿了就是一部以女性為主題的傳記,甚至有說法女則之所以失傳就是因為它并不宣傳三從四德,不符合男權社會需求。”
“在程朱理學大興之前,雖說已經存在女戒這種宣揚三從四德的封建糟粕,但社會還能看到女性的才智,會褒揚女性的才智和膽識。”
“比如晉書列女中提到的才女謝道韞才華橫溢,公然表示對無能丈夫的不滿,親手上陣殺敵。辛氏聰朗有才鑒,其弟辛敞得姐姐幕后指點,在錯綜復雜的曹魏政治斗爭中如魚得水。在晉代這樣的才女得到的是敬佩,可要是換做南宋之后,估計就要被罵牝雞司晨了。”
“南宋之后,程朱理學大興,女子無才便是德開始占據上風,所謂貞潔成為評價女性的唯一標準。男人奴顏媚骨,面對游牧民族的鐵蹄無可奈何,沒辦法保護母親、妻女于是開始洗腦女性,以鞏固自己的家庭地位,掩蓋自己的懦弱無能。”
“我想他們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強盜來了家里,要y辱家中婦女怎么辦哦,請母親、妻子、女兒自己麻利的自我了斷,為我守節吧要是你們不守節,別人豈非要笑話我保護不了母親、妻子、女兒只要你們殉節,那我們就是節烈之家,誰還記得家里的男人沒能在強盜面前保護家中婦孺”
“明清許多貞節牌坊是怎么來的,弄死那些喪夫的女子,再編織一個忠貞的故事騙一座牌坊就能全族受益,減稅,免徭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