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個大司馬大將軍,好一個大司馬驃騎將軍”聽到七戰七捷、六戰六捷,年輕天子覺得他可以忘記天幕對他的冒犯。
“失去皇帝的恩寵,衛子夫也曾一度仿徨。尤其是太子雖聰慧,但在皇帝陸續有了其他兒子后,太子不再獨得皇父之愛。皇帝開始嫌棄太子性格過于溫和,子不類父。子不類父于皇帝許是一句尋常抱怨,但落在外臣耳中就不一樣了。”
“于是人心開始思變,大家開始揣測皇帝的心意。陳后可以廢,無寵的衛后難道不能廢嗎景帝能廢太子劉榮,那武帝不能廢衛太子嗎故此有人按耐不住了,開始了第一波試探。”
“面對這種試探,大司馬霍去病可不和你們玩虛的,直接在皇帝面前戳破了他們的心思。對于這件事我們后面會具體分析,結局就是皇帝把其他兒子都收拾了,斬斷了所有的試探,并讓大將軍去安撫皇后和太子,自己并沒有廢太子的想法。”
“在這里衛子夫有沒有信了皇帝的承諾暫且不知,但衛子夫和想要投向其他皇子的人也都明白了一件事。只要有大將軍和大司馬在,那就誰也別想動皇后和太子。”
“衛子夫只有一個,而王夫人沒了還有李夫人,李夫人沒了還有鉤弋夫人。不服氣不服氣憋著,誰讓你們沒有能干的兄弟和外甥為皇帝分憂呢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想要效仿衛氏的晉升之路,比如李夫人。”
“結局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雖有兄弟卻是爛泥扶不上墻。這個說完衛皇后和衛家之后再來做個對照組,就先不細說了。”
“然世間的事情又是那么說不定,皇帝熱衷求長生熱衷于求子,很難說沒有祖父、父親都不算長壽帶來的憂慮。誰能夠想到皇帝卻是那般長壽,以至于粉和黑都感慨他為什么沒有早死幾年。”
“混賬”年輕的皇帝氣得面紅耳熱。
作為一個從年輕時就熱衷于搞封建迷信求長生的皇帝,對于有人咒他死這件事,劉徹相當破防。
“若是漢武帝早死幾年,那么或許就沒有那個龍鳳豬位陛下雖然功在千秋,但是一定要選一的話,千萬別生在秦朝和漢武朝的梗了。如果早死幾年,漢武帝在歷史上的評價至少能再上幾個坡度,先唐太宗成為文治武功沒有跛腳的千古明君。”
“可偏偏他就活得久了一點,最后幾年愣是鬧出了一場幾乎讓大漢腰斬的禍事。大漢最終沒有腰斬于此,從某個角度來說,得慶幸衛太子并不像劉徹以為的那樣軟弱。或許只是面對強勢專橫的父親不得不學著以溫和的面目示人,亦或是相較于父親衛太子更像他的曾祖父漢文帝。”
“當然我說的像是性格像,論手段相較于曾祖父漢文帝,衛太子還是太過純良,缺少一點心計,亦或是童年太過幸福,對父親的感情太深,太過于信任父親,卻忘了他的父親不是一位普通的父親還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皇帝,缺乏了對君主保持足夠的防備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