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始皇帝想要兒子來完成帝國轉型的想法是摸石頭過河。這個設想非常朦朧,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的思路,漢武帝的思路就很明確了。這一點從劉徹自己用酷吏,太子去糾正一些冤案和量刑過重問題時,武帝不生氣,還夸贊兒子干得好,都能看得出來。”
“秦始皇與扶蘇父子之間,始皇帝是有因扶蘇與他不同的理念生氣的。可漢武帝不一樣,漢武帝與衛太子行事方式雖然不同,但對太子處理政務上是很放心的,甚至可以說太子的成長是符合劉徹對太子的期望的,或許是太子做的比他期待的還要好,以至于對自己兒子都生了忌憚之心。”
劉邦看了一眼自己的太子劉盈,輕嘆了一口氣。他要是有個能符合期待的太子,可就沒有現在那么發愁了。
漢文帝劉恒聽到這里也不由暗道了一聲可惜。
“漢武帝想要自己做完開疆拓土的事情,讓兒子做一個施仁政的守成之君。原本這個計劃并沒有問題,可是他錯估了人心。漢武朝,政治斗爭是非常血腥的,我們常憐惜蘇軾被貶了再貶。然蘇軾卻幸是宋朝的官,他要是在漢武朝,以他被參倒的次數可能都被族滅好幾次了。”
“這個族滅好幾次可不是什么笑話,比如剛才說過的李夫人的娘家就被族滅了兩次。第一次因李季之事,李延年和李季這兩支被族滅。巫蠱之禍后,李廣利與劉屈氂的謀立昌邑王劉髆之事暴露。”
“劉屈氂被族滅,在外領兵的李廣利為了將功贖罪,貪功冒進葬送了七萬漢家兒郎。七萬兒郎,是多少大漢百姓的兒子、孫子、丈夫、父親那是七萬個家庭的血淚,而七萬性命又算得幾城”
聽到李廣利葬送七萬兒郎,百姓忍不住咒罵起李家人。七萬兒郎,誰知道其中會不會有他們的兒孫,想到自己的子孫會因這等人葬送性命,誰又能不恨。
“李延年作佳人曲吹妹妹李夫人傾國傾城,李夫人是否傾國傾城暫且不知,李廣利肯定是傾國傾城。李廣利戰敗,葬送了七萬漢軍后投奔匈奴,李家再次被族滅。”
“不過李廣利投靠匈奴后也沒快活太久,不久后同樣從大漢去投靠匈奴的衛律嫉妒李廣利在匈奴地位比自己高,設計單于殺了李廣利祭天。”
“對了,這個衛律雖然姓衛,但和衛青的衛家沒關系,他是李延年舉薦給漢武帝的胡人。衛律出使匈奴返程聽說李延年被族滅,害怕累及自己,轉身投奔了匈奴,最后是他弄死了唯一逃走的李廣利,李家算給自己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
聽到這里,百姓的憤怒稍解,李家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關于李廣利,我以前在網絡上看過一個笑話。漢武帝和宋高宗到武廟門口等著分配武將,武廟的人告訴他們進武廟唯一的規矩是千萬不要踩到鴨子。劉徹進廟后發現地上很多鴨子,雖然很小心還是不慎踩到了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