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面提到秦良玉去援明軍卻被潰散的己方軍隊沖散陣列導致失敗嗎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明君軍紀松弛。”
“如果換作程不識的領兵方式呢程不識有一套紀律分明的指揮系統,這種制度下,長官死了,立即就會有副手接替指揮,士兵也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跑,陣腳不亂,即便敵眾我寡的劣勢,只要所部不亂不潰散,就能減少傷亡。”
“面對程不識這種穩扎穩打的將軍,匈奴可以說無從下手,因此程不識有不敗將軍的美譽。不過程不識領兵也有個缺點就是靈活機動不夠,打匈奴騎兵,追不上,所以也沒有重大的勝利。”
劉徹點點頭,論防守,程不識是真行家,但也卻如主播所言,程不識追不上匈奴。
“與程不識相反的是李廣,李廣以愛兵如子出名,注定他不能像程不識那樣紀律嚴明,更多是依靠恩義結交,將領與士兵關系好,又以騎兵為主,作戰機動性比較強,擅長以小股部隊作戰。”
“這種領兵方式說白了,就靠士兵個人素質和熱血上頭,沒有穩定性。在大漢轉變作戰策略之前,雙方多為小規模作戰。李廣沒有立下封侯之功,但也有輸有贏吧”
“于是有人就說雖然李廣和程不識領兵方式不同,但他們一樣厲害當時很多士兵都愿意追隨李廣而是程不識。當時的士兵在局中看不破就罷了,我們后世人難道還看不破覺得李廣和程不識差不多水平嗎”
“慣子如殺子,領兵亦是如此,日常苦練才是讓士兵活著從戰場上回來最大倚仗。與你打成一片沒有架子的上官不一定是好上官,而拿著鞭子督促你訓練的上官也未必就是狠毒,可能他只是希望你能從戰場上活著回來。”
邊郡,程不識穿著鎧甲,親自督促士兵訓練。因天幕揭露李廣后來全軍覆沒,大家已經沒有覺得去追隨李廣更好了,可也不免私下抱怨程不識嚴苛。正練的疲憊,聽到這段話,士兵們都下意識向督促訓練的程不識看去。
“看什么看,不許停下來。”程不識冷著臉呵斥道。
明明還是那個上官,明明還是那個冷臉,可士兵們硬是覺得程將軍變得慈祥了。他們不是不知好歹,只是普通士兵所知所識有限,尚未正視戰場的殘酷,不知道今日的嚴格訓練在戰場上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可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現在天幕告訴他們了。
程將軍嚴格不是不體恤他們,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想大家活著打贏了仗回來。
“將軍,我們會好好訓練”忽然不知何人高呼了一聲。
隨著這一聲呼喊,越來越多人出聲附和,大家身上的疲憊都仿佛去了一半,很快就投入到了更積極的訓練之中。大漢即便主動出擊,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他們學好了本事,不求像衛青一樣成為大將軍,爭個校尉之類的官職也是階級跨越啊
不可否認,自從天幕說未來的大將軍是奴隸出身后,許多底層的軍卒態度積極了許多。這就是為什么一定要留給百姓階層跨越的希望,有希望,人才會有斗志。